电话:0535-6691999-83903

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电话:0535-6691999-83903

工作室动态

资讯详情

五运六气入门-基于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的临床发挥

【摘要】:

邹 勇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
(264000)
一、    理论依据
(一)《伤寒论》三阴三阳及三阴三阳病欲解时
1、《伤寒论》三阴三阳
《伤寒论》三阴三阳就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三阴三阳感受寒邪后,人体发生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荣卫、气血变化,产生疾病,仲景制定理、法、方药,而成为《伤寒论》。
2、《伤寒论》三阴三阳病欲解时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子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丑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二)《内经》三阴三阳、开、阖、枢及脏腑经络理论
1、《内经》三阴三阳理论
《内经》三阴三阳分上奉于天之六气的三阴三阳和人体之三阴三阳。
六气之三阴三阳:
《素问•五运行大论》云:“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不合阴阳……此天地之阴阳也。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人体之三阴三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三阴三阳之气存在于脏腑、经脉、经筋、皮部之中,各部也以三阴三阳命之。其离合出入,升降沉浮,数之可得,合于阴阳变化规律。
《素问•阴阳离合论》云:“三经者,不得相失也……阴阳冲冲,积传为一周,气里行表而为相成也”。
《素问•热论》:“伤寒一日,太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四日太阴受之……五日少阴受之……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
2、《内经》开、阖、枢理论
《素问•阴阳离合论》:“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灵枢•根结》曰:“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阖而走,阴阳大失,不可复取”。
3、《内经》脏腑、经络理论
《素问•五脏别论》:“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
《素问•玉机真藏论》云:“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
《素问•三部九候论》:“经病治其经所胜,孙络病治其孙络血,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经络”。
《素问•脏气法时论》:“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脾主长夏,足太阳阳明主治……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
《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知砭石大小,五曰知脏腑血气之诊”。
《素问•通评虚实论》:“何为虚实?……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素问•太阴阳明论》:“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又曰:“足太阴者三阴也,……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
《素问•刺热》“肝热病者……刺足厥阴少阳……心热病者,刺手少阴太阳。脾热病者……刺足太阴阳明。肺热病者,…刺手太阴阳明……肾热病者,…刺足少阴太阳。”
《素问•刺志论》“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素问•皮部论》“少阳之阳……太阳之阳……少阴之阴……心主之阴……太阴之阴,上下法同”。
《素问•调经论》“神有余不足,气有余不足,形有余不足……其气不足也。……人有精血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虚实”。
《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少阴之络……手少阳之络……足厥阴之络……足太阳之络……邪客于五脏之间”。
《灵枢•五气》“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化物者也。其气内干五脏,外络肢节”。
二、    理论发挥
通过学习《伤寒论》三阴三阳及其病欲解时理论,融合《内经》三阴三阳,脏腑经络,卫气营血,阴阳、虚实、寒热,开阖枢等理论,使临床思维更加全面。
具体方法:
1.辨发病时间:在询问病史时,要抓主症,主症的发病时间,决定邪所在阴阳之病所,以辨三阴三阳之发病部位。以《伤寒论》三阴三阳欲解时为依据。
2.辨三阴三阳:通过三阴三阳发病部位,确定邪之病所,知愈与传的时间,明邪对三阴三阳所伤程度。有时要考虑天之六气三阴三阳对人的影响,因人而异,无规律。
3.辨开、阖、枢:
根据三阴三阳,辨阴气、阳气的升降出入顺逆。
三阳之中:太阳为开,少阳为枢,阳明为阖;三阴之中:太阴为开,少阴为枢,厥阴为阖。
阳气开时,阴气关,阴气开时,阳气关。
开阖枢之间都是关节,保证气道畅通。
4.辨脏腑经络
根据三阴三阳的发病,联系五脏六腑、经络病变,并与之相应。
子时应胆,丑时应肝,寅时应肺,卯时应大肠,辰时应胃,巳时应脾,午时应心,未时应小肠,申时应膀胱,酉时应肾,戌时应心包,亥时应三焦。
并与经脉、络脉、经筋、皮部等相应。
5.辨气血阴阳
主症结合兼症、舌象、脉象考虑脏腑、经脉、三阴三阳病在荣、卫、气、血、阴、阳的属性。
6.辨寒热虚实
结合主症兼症、舌象、脉象,辨正邪交争后的寒热虚实。
     7.得出合乎临床实际的证象,确定治疗法则。
三、病案举例:
病案一:2014-1-10
王某,男,60岁。盗汗1个月,前胸出汗,每天夜半发作。舌质淡,苔腻,脉弦沉。既往有冠心病、浅表性胃炎病史。
中医诊断:盗汗
辨证分析:《素问•阴阳别论》“阳加于阴,谓之汗。”夜间出汗为盗汗,多为虚。邪发于子时,病在少阴,舌淡,阳气不足,苔腻乃湿气胜,与岁运有关。甲午年,岁运为太阴湿土。脉沉乃阴阳俱不足,虚从内生。虚与湿结脉乃弦。
证属:少阴不和,湿邪困阻。
拟平胃散合黄连阿胶汤:黄连6克  阿胶10克  当归10克 白芍15克 苍术15克 陈皮10克  炙甘草10克 鸡子黄2枚。
以黄连抑阳,当归、阿胶、白芍、鸡子黄养阴调少阴,平胃散祛太阴之湿。
病案二:2014-1-5
马建飞,男,24岁。尿频日久,白天重,服用多种药物无效。口不仁,乏力,自汗出。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中医诊断:尿频
辨证分析:《伤寒论》19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患者尿频属于膀胱气化失司,发作于辰至戊时;乏力、口不仁、自汗出,邪犯三阳,自汗出乃多服药物致阳虚阴胜。舌淡、苔薄白、脉沉弱为三阳阳虚之象。
证属:三阳阳虚,膀胱气化失司。
处方:四逆汤合桂枝汤合白虎汤:附子10g 干姜15g 炙甘草10g 桂枝10g 生白芍10g 石膏20g 知母10g 生姜3片 大枣6枚。
以四逆汤合桂枝汤补三阳之阳气,开膀胱之气化,白虎汤敛阴之胜,三方合用,三阳得通,阴胜得抑,膀胱气化开启。
病案三:2014-1-18
卜某,男性,49岁。胰腺癌术后1年半,衰竭状态,腹痛甚、腹胀,以晨起9-10点,夜间21-22点为重,口干,烦躁,眠差,舌质淡,脉沉细,左寸关尺不应。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0年。
诊断:肿瘤恶液质
辨证分析:此案乃天之三阴三阳加于人也。甲午年,岁土太过。少阴君火司天,为南政之年,时值初之气所主,《伤寒论》:“经曰,夫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形于证诊。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诊,此之为谓也。”《伤寒论》图解运气图:“南政司天脉,少阴,土运,左寸不应。”《素问•至真要大论》:“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左寸口不应。”故脉见左寸关尺不应。应之于人,巳、亥之作乃太阳寒水所司,太阴湿土为患,病在湿阻为患,不以脉证,五苓散主之。《伤寒论》71条:“烦躁不得眠,口干......五苓散主之。”
处方:茯苓10g 泽泻10g 白术10g 桂枝10g 猪苓30g 细辛5g。
《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阴之胜,治以咸热,佐以辛甘,以苦泻之。”以五苓散顺天之气,谨守病机,祛湿土之阻。在地与人主三阴三阳相合,以缓湿阻津伤之弊。此乃天地之合方。
病案四:2014-1-22
王某,女,8岁。凌晨2点烦躁,每周发作2-3次,伴口干有异味,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
中医诊断:夜寐不安。
辨证分析:夜间2点为丑时,病在少阴、厥阴,口中异味,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乃少阴君火旺,枢机不利,影响厥阴气升。
证属:少阴君火旺,厥阴气虚。
处方:乌梅丸合黄连阿胶汤:
乌梅10g 当归6g 黄芩6g 黄连6g阿胶6g 
白芍10g 鸡子黄2枚 附子3g 干姜6g
 黄柏6g 桂枝6g 川椒6g 细辛3g。7付。
2014-1-29复诊
夜眠好,未作烦躁,但服药第三天患儿出现鼻衄,量不多,时间是早晨4-5时。第五天再次出现鼻衄,量少,但时间在早晨6-7时。究因,诉家中暖气27-28℃,家中燥热。
分析:引起鼻衄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药物所为,二是家中燥热之气。究处方,阴阳药物平衡,柔过于刚,非药物所为也。大寒之末,燥热之气入经,又逢阳升,燥热淫阳,伤阴络而衄。
但是为什么两天之间时间不同呢?乃传经也。邪在厥阴,少阳,再传则入太阳。如何治呢?是阻其传还是助其传?是发其出还是留于内?
仲景曰:“夫治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因立法; 疏其母,实其子。疏厥阴,清少阳,少实太阳,闭门揍寇。 为什么厥阴为母呢?因邪已过经,传在少阳,因此厥阴为母,太阳为子。
处方:乌梅10g  黄芩10g  黄连10g 白芍10g
柴胡5克  栀子10 g  北沙参8 g  生地6克
干姜6 g  炙甘草5 g
守方3付,衄未再作。
病案五:2014-1-23
刘某,女,7岁。2013-12-29日受凉后发烧,低热,体温最高38.7℃,每天中午始发,持续发热,口服退烧药物。2014-1-1日始高热,体温39°C,夜间10点后发作。口服抗生素疗效不显。3日来我院儿科住院,治疗以抗生素、抗病毒、激素等治疗,一直持续低热不退,每天体温在37.3-37.5°C之间,在中午12点加重至晚上入眠时发热,眠后及晨起体温正常,上午9时以后体温升高。发热时无恶寒、汗出,无头痛、咳嗽。舌质淡红,苔薄腻,脉滑数。
中医诊断:发热
辨证分析:外感寒邪近1个月,三阴三阳俱传,但目前病在太阳、阳明两阳,结合舌、脉,以湿热为象,热郁在表,久而未解。证属热郁太阳,湿土相加。方以桂枝汤合白虎汤,患者湿象,少加苍术、茯苓。
处方:桂枝8g 白芍10g 生姜3片 甘草6g 大枣6枚 
石膏15g 苍术10g 茯苓10g 知母6g 甘草6g。
一剂热瘥,三剂出院。
病案六:2014-1-22
于某,男,28岁。大便不畅4-5年,便不干净,粘腻,每天晨起8-9点排便。舌质淡,苔白腻,脉濡弦,左尺弱。
中医诊断:肠湿
辨证分析:排便不畅,症起辰时,位在少阳,便粘腻,结合舌脉,符合湿阻少阳。
方以小柴胡汤枢转气机,加平胃散祛湿,以畅少阳,并祛肠府之湿。湿与岁运有关。
处方:柴胡10g 黄芩10g 党参15g 苍术10g 
炙甘草10g 生姜3片 厚朴10g 陈皮10g。
七剂 效佳。
病案七:2014-1-21
林某,女,49岁。发作性胸闷、胸痛,每年冬天发病。今年冬天于1月20日,病情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弦。发作后曾做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脏造影均正常。
中医诊断:胸痹
西医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
辨证分析:此乃天之六气三阴三阳加于人也,每年发作,与岁运无关,与客气无关,与主气有关。2014-1-20日为大寒之日,甲午年岁气至而至,病情加重,时值初之主气厥阴风木主司,阴阳交接不畅,阳生不足,以乌梅丸治之。
组方:乌梅20g黄连10g 黄柏10g干姜15g 炮附子10g
桂枝10g花椒10g 党参20g 细辛3g 炙甘草10g。
按:2014年初之气主气为厥阴风木,初之气客气为太阴湿土,主胜客,为相得。《素问•至真要大论》“ 气相得者逆之...木位之主,其泄以酸,其补以辛”,方取乌梅丸。
病案八:2014-2-18
 宋某,女,42岁,河南南阳,西医内科主任。
精神不振,头脑不清3-4年,耳目不明,加重3个月。全身无力,胬睁不开,晨起靠浓茶提神,时有晨起(6-7)时头痛。上午重,下午轻。睡眠可,二便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西医各项检查无异常。
中医诊断:煎厥
辨证分析:经曰:“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精神不振,头脑不清,耳目不明,全身无力,胬睁不开,此阳耗伤精。时有晨起(6-7)时头痛,上午重,下午轻,乃少阳生气不足,太阳寒水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为阳耗精亏之象。
处方1(应人方):应天治应小柴胡汤合附子干姜汤,应人治以小柴胡汤合理中汤(经方原剂原量),先生少阳、中土之气,以助太阳之阳。
处方2(应天方):每日9-10点日照1小时,以天之阳养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