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535-6691999-83903

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电话:0535-6691999-83903

邹勇工作室

学术思想

  学术见解及思想:

  (一)崇尚经典,以经解经,效验临床。(二)提出天地人病时系统辨证理论(三)提出五运六气临证方药(四)构建老年精气衰理论(五)提出客观运气学假说(六)研究五运六气,提出许多新见解

  (一)崇尚经典,以经解经,效验临床。

  认为中医经典为《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用以经解经的方法深入解读经典。

  开展内经理论与临床研究,认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为天人相应、理法方药,五运六气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是对天人相应的具体表达,注重经典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对《伤寒杂病论》本原提出了探讨,提出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为仲景正本,梳理了六气、六病与六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伤寒杂病论》以六气为基础;对六经病欲解时的深入解读及临床应用,传经理论的临床应用等。

  (二)提出天地人病时系统辨证理论

  从天地人病时五个方面综合了患者症、象、因、机、病。根据病象(症、脉、舌、色、血象、影像等)定病,结合天时定病因、定病性,根据地域、地势定病性,结合体质定性,根据病因病机定病因、定病位、定病性、定病势,结合发病时间定病位、定病势,综合辨证,确定合理治则、治法。应用天地人病时系统辨证方法,根据《神农本草经》药性理论等,病证结合进行方药加减。天地人病时系统辨证理论方法可以将目前所有的临床辨证方法包含其中而灵活应用,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1.辨天时:天时以五运六气理论表达,包括辨岁运、辨主运、客运、主气、客气,并根据其相互关系,结合标本中气理论,探讨天体运行所产生的气令特点对人体生理和疾病所产生的影响。为了全面、准确地把握全年气化特征,还应将运与气结合起来,统一进行分析,称为运气相合。

  2.辨地

  中医理论以五行理论与五方相配,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不同,人的体质、性情多有差异。因此,我国不同省份,不同的地区,同一疾病,临床辨证亦有所不同。同一地区的不同地域高下不同,对人体的体质、发病甚至寿命都会有影响,辨证亦有区别。

  3.辨人

  天地之阴阳,五运六气的异常变化可致人生病,人感受天之邪气,应于三阴三阳,阴阳气血,脏腑经络,正邪交争,反映出寒热虚实的病理变化,应于天地,变见于人,在人则辨病脉证。包括人的性别、年龄、体质、物质基础、三阴三阳、升降出入、开阖枢等。

  4.辨疾病包括辨病史、病因、病象、病机等。

  针对病因辨证,提出了“九因学说”,即六淫、伏邪、内伤、情志、饮食劳倦禀赋(遗传)环境及其他因素。病象包括症象、色象、味象、舌象、脉象、运气象等。中医病机的内涵主要包括病位、病性和病势。

  5.辨时

  辨时即辨发病和疾病加重或最重的时间以及疾病转化的时间以及人体气血运行时间等。同一个病人或不同的疾病在不同的年份,对人体疾病的影响各不相同;在一年中不同的季节,人体四时的阴阳之气亦不相同,春天阳长阴消,夏天阳气最盛,秋天阳消阴长,冬天阴气最盛,人体辨证特点亦各有异;一日之中不同的时辰,平旦阳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阳气虚,子夜阴气盛,阴阳消长的规律决定疾病的发生、传变和预后,发病特点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因时辨证。

  (三)提出五运六气临证方药

  在《黄帝内经》理论指导下,以《神农本草经》药物性味理论,提出了五运六气临证方药并效验临床。

  1.五运太过、不及临证方药依据《素问•气交变大论》而制定,以岁运太过、不及的发病特点,把握病机立方。

  《素问•气交变大论》在岁运太过、不及中论述了一岁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病症,是一岁中的一般规律,因人、因地、因时而宜,故以运气之机立法,设置灵活的五运太过、不及临证方药。

  五运太过、不及之发病关系源于《内经》五行生克乘侮理论。根据发病之机立法组方,合理用药。

  如岁木太过,《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岁木太过,乘土侮金,理论上以泻肝、补脾、润肺为法,临床实际以泻肝为要,岁木太过,肝气上从,解决发病之机为肯綮,临证结合实际加减。拟芍术汤:以芍药酸以抑木,芍药之苦以泻子抑母,实则泻其子;白术苦温,温脾土,以制风木亢所引起的木克土之机。

  在岁木太过制方用药中,多以酸寒、酸平柔肝药物,以平息风木对身体的影响,这是因为自然界风木太过是正常的现象,人体要与自然界相适应,如果亢而为害,以柔肝以息邪风。

  2.六气临证方药主要针对六气为病的主要病机特点而设立。

  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为自然界正常的自然现象,在《黄帝内经》称为六元,为本,标以厥阴风木、太阳寒水、少阴君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少阳相火;以主气、客气,司天、在泉、间气表述,主气表达了地的自然气象,客气表达了天的自然气象;司天、在泉表达了一年的气化特征,司天以上半年为主;在泉以下半年为主。六气亢而为害,影响人体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

  如太阴湿土为病,抓住湿邪为患的根本病机,制苍苓汤(苍术、茯苓)。苍术苦温,温心火助脾土,以健脾祛湿,虚则补其母;茯苓甘平,健脾渗湿。苍陈汤(苍术、陈皮):苍术苦温,温心火助脾土,以健脾祛湿,虚则补其母;陈皮辛温助燥化湿。

  3.五运六气临证方药是在五运六气理论基础上,以传统性味理论为依据,结合临床实践而创制。其制方以补泻为法,以五脏为中心辨机论治,考虑五脏寒热,生克乘侮;药用四气五味,依据《神农本草经》,参考《证类本草》,结合功效主治。所制运气方全为2味药的小方,便于临证加减应用,体现了制方和临证应用的灵活性。

  (1)补泻理论源于《难经》。《难经•六十九难》曰:“经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五脏阳气不足,需补气、补阳,温热为补,寒凉为泻;五脏阴血不足,需补阴、补血,寒凉为补,温热为泻;平性药物,根据配伍可补可泻。

  (2)药物作用分阴阳。一般情况下,辛味、甘味药物,具有发散作用,属于阳;酸味、苦味药物,具有催吐和泻下作用,属于阴;淡味药物,具有渗湿、发泄作用,属于阳。《素问•至真要大论》云:“五味阴阳之用何如?岐伯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黄帝内经》论述了药物的六种功效,有的收敛,有的发散,有的缓和,有的急躁,有的干燥,有的润泽,有的软化,有的坚固,根据病情需要而选择应用,调和五脏之气使之平衡。《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六者指酸苦甘辛咸淡,通常将淡味归属于甘。《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耎。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耎,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也。”

  通过药食五味的阴阳属性,探究疾病对人体气机的影响,针对病机,调理气机,达到人体阴阳气血平衡。《素问•至真要大论》云:“五味阴阳之用何如……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

  (3)以五脏为中心辨机制方。

  《黄帝内经》崇尚辨机论治,五运六气临证方药是以五脏为中心辨机立法而设置。《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五味入五脏: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素问•宣明五气》云:“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素问•至真要大论》亦云:“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在此基础上,适当参考药物归经理论。

  (4)制方用药考虑生克乘侮。

  《素问•五运行大论》云:“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具体应用有直入本脏法,泻子法,补母法,从所胜治法,从所不胜治法等方法,抑其太过,扶其不及,《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无翼其胜,无赞其复。”

  以病机立法,以法选方药。

  (四)构建老年精气衰理论

  对于老年病的治疗,在学习名老中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老年精气衰理论,指出老年病主要是整体机能衰退或低下,以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在遣方用药上重点提高脏器功能,体现较高层次的中医辨证论治思想。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人的生长与衰老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过程。随着人的生长,机体由弱小到强大,从壮年到老年。精气衰是老年人生理发展的必然过程,是以肾气衰为基础的多脏腑气衰的发展过程。肾为先天之本,肾气之盛衰贯穿人的生命过程。脾为后天之本,脾气衰与衰老密切相关。衰老是脏腑气血功能的衰退,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衰,气血生化不足,脏腑组织器官失养,功能低下,代谢失常,致使衰老发生。五脏气衰在衰老过程中相互影响

  老年人的病理特点;衰老是一种生理过程,过度气衰则称为一种病理变化。其中,肾中精气是决定人的生、长、壮、老、死生命活动的主要条件。主宰着人的寿命和生命质量。老年病的特点是多脏虚损为重要因素,而肾气衰是致病之本。在此基础上,多因邪侵,正邪交争,出现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的一系列病理表现。

  气血津液代谢失常是老年病的重要机制。虚实夹杂是导致衰老和多种老年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同时也是老年常见病的基本病机。虚实夹杂是老年期最基本、最普遍、最重要的病理生理特点。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是老年病的发病之标。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是老年病的发病之诱因。

  老年病的治疗原则:补肾精益肾气是老年病的基本治疗法则,把补肾精与调养五脏相兼顾,辨证要准,立法要稳,审因论补,扶正固本,慎施戕伐。并且要注重养生,通过机体调摄,动静结合,适度饮食,慎因寒暑,补摄营养来延缓衰老。补肾健脾扶其本,肾与脾为先、后天之本,对于机体的衰老至关重要。临床上可针对肾阴、肾阳二者虚衰不同,采取不同的治则。补肾健脾与益气活血联合。辨清虚实,审因选法,扶正祛邪是老年病治疗的关键。

  (五)提出客观运气学假说

  传统运气学说是在天人相应观念指导下,以宇宙天体运行规律,演绎自然规律和人体生命规律的一门学科。其内涵是以天体视运动现象,与自然界气象、气候、物候等变化相联属,探讨人体生命与疾病变化规律并提出防病治病方法。

  由于古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方法所限,传统运气学是建立在以人肉眼所能观察到的天体自然现象为基础的理论体系,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为此作者提出了客观运气学假说。客观运气学是在中医天人相应观念指导下,以地球在宇宙间的运行规律,探讨自然界气象、物候和人体发病及防病治病的理论体系。

  客观运气学研究的内涵是地球在太阳系的公转、自转规律和宇宙气流、大气环流规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然现象和人体发病规律,它包涵了传统中医运气学的研究成果,从客观认识角度上,全面展现自然规律和人体发病规律。所谓宇宙气流,是指太阳系中有各种高能射线以及各种高能粒子流等物质的运动。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大气环流受宇宙气流的影响,故而产生五运六气的各种变化。

  (六)研究五运六气,提出许多新见解

  总结了五运六气理论的七个背景,对《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等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阐述了五运六气的交接时刻,提出了对“显明”的看法。对南政、北政、不应脉等提出了新看法。以五行生克理论新解标本中气理论。考证了《素问遗篇》,指出为刘温舒所作。对病机十九条重新认识。指出了五气经天图的错误。指出了三生万物为天气、地气、精气,三气相合化生万物。在运气体质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医体质学的五个内涵。厘清了五运六气基的理论的若干问题,如岁谷、间谷、太一、九星、五气经天等。提出九篇大论可能存在于七篇大论的个人看法。解读《三因司天方》。指出了应用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临床不能机械、形而上学,要客观、唯物,不能唯运气而论。在临床上,应用运气理论指导诊疗、开展膏方、开展特色外治疗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
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