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535-6691999-83903

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电话:0535-6691999-83903

工作室动态

资讯详情

邹勇讲中医-情志论

【摘要】:

 当代多将神志混谈,《黄帝内经》中的神、志不是一个概念。《素问•汤液醪醴论》云:“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神的概念在形神统一篇已论述,《黄帝内经》情志理论主要是五志学说。
1 情志概念
《黄帝内经》中无“情志”一词,但书中有19处用到“情”字,有87处用到“志”字,且每处意义不完全相同。
(1)情:在《黄帝内经》未用“情”字表示情志之意。
 ① 指事物的本性
《灵枢•师传》云:“人之情,莫不恶死。”《素问•方盛衰论》云:“不失人情。”
 ② 指情况、实情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得一之情。”
  (2)七情
《内经》中无七情之说,最早在《礼记•礼运》中有七情之论,《神农本草经》将药物使用原则归为七情,在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提出 “七情”,《素问•举痛论》“九气为病”之论中,有六者为陈言所论之七情内容。《黄帝内经》中有大量的喜、怒、忧、思、悲、惊、恐及怵惕、畏、骇、不乐等情志描述。
(3)志
《内经》中志的含义较多。
①志向
  《灵枢•本神》云:“意之所存谓之志。”《灵枢•通天》云:“无能而虚说,志发于四野。”
②记忆
  《灵枢•本神》:“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 又云:“肾藏精,精舍志。”
③神志
《素问•举痛论》云:“喜则气和志达。”《素问•逆调论篇》云:“人身与志不相有。”《素问•五脏别论》云:“观其志意,与其病也。”
④情绪、情感
《灵枢•本脏》云:“虽有深忧大恐,怵惕之志,犹不能减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云:“使志无怒。”
⑤欲望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灵枢•五色》云:“目有所见,志有所恶。”
⑥意志
《灵枢•本脏》云:“志意者,所以御精神……志意和则精神专直。”
  (4)五志
《黄帝内经》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五志,但是五志已在文中清晰体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东方生风……在脏为肝……在志为怒”,“南方生热……在脏为心……在志为喜”,”中央生湿……在脏为脾……在志为思”,“西方生燥……在脏为肺……在志为忧”,“北方生寒……在脏为肾……在志为恐。”
五志即怒、喜、思、忧、恐,五志是人的情志表现。但喜、怒、忧、畏在《内经》中不专指情志,还有自然变化的意思。如《素问•气交变大论》云:“是以象之见也,高而远则小,下而近则大,故大则喜怒迩,小则祸福远……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
(5)五藏
《素问•宣明五气》云:“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五藏即神、魂、魄、意、志。那么,心藏神之神是指什么?肾藏志之志是五志之志吗?五藏的内涵是什么?五藏是情志吗?
《灵枢•卫气》云:“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灵枢•本神》云:“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
可见,神、魂、魄、意、志存在于五脏之中,血、营、脉、气、精之内。那么,神、魂、魄、意、志是物质呢?还是外在表现?《黄帝内经》五藏兼具二者的内涵。
①心藏神
《灵枢•营卫生会》云:“血者,神气也。”《素问•八正神明论》云:“心藏神,心窦开则志慧出而神明见。”《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兼具了物质性及外在表现性,但不是思维过程,因此,不是情志。
②肝藏魂
《灵枢•本神》云:“随神往来者谓之魂。”能够随神往来必有其物质性,同时也有外在表现性。
③肺藏魄 
《灵枢•本神》云:“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能够进行出入活动,并与精在一起,有物质性与外在表现性。
④脾藏意
《灵枢•本神》云:“心有所忆谓之意。”《说文解字》云:“意者,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此处意指思维过程,但不是脾藏意之意。脾藏意之意和魂、魄一样具有物质性和外在表现性,指人的意识,《素问遗篇•刺法论》云:“脾为谏议之官。” 
⑤肾藏志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所藏之志指人的意志力,既有其物质性,又有外在表现性。
可见,五脏所藏之神、魂、魄、意、志不是指人的思维活动过程,是存在于五脏内的物质基础和与五脏相关的外在表现力。
(6)五智
五智即意、志、思、虑、智,是人的思维过程。《灵枢•本神》云:“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慕谓之虑,因虑而处谓之智。”
(7)五并
 悲、喜、忧、畏、恐属于情志,是精气与脏气相并的外在表现。《素问•宣明五气》云:“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灵枢•九针》亦言:“精气并肝则忧,并心则喜,并肺则悲,并肾则恐,并脾则畏,是谓五精之气,并于脏也。”
2.情志的形成过程
(1)自然因素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烦思……善怒;岁水太过……民病身热心烦,躁悸,谵妄心痛……岁土不及……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善怒。”《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太阳司天,寒淫所胜……民病……善悲,时眩仆。”
(2)五脏所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灵枢•本神》云:“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素问•玉机真藏论》云:“因而喜大虚,则肾气乘矣,怒则肝气乘矣,悲则肺气乘矣,恐则脾气乘矣,忧则心气乘矣,此其道也。”《素问•宣明五气》云:“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与肾则恐。”
(3)气血所生
《素问•调经论》云:“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灵枢•经脉》云:“气不足则善恐。”
《素问•调经论》云:“血并与阴,气并与阳,故为惊狂;血并与阳,气并与阴,乃为炅中;血并与上,气并与下,心烦惋善怒;血并与下,气并与上,乱而善忘。”《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云:“血气内却,令人善恐。”
(4)经络所生
《素问•缪刺论》云:“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内食,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灵枢•经脉》云:“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必欲动,独闭门户塞牗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是动则病手心热……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憺憺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
(5)阴阳所生
《素问•病能论》云:“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灵枢•行针》云:“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
(6)神
《素问•调经论》云:“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灵枢•大惑论》云:“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
(7)体质、年龄
《灵枢•天年》云:“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灵枢•行针》云:“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云:“大宫之人,比于左足阳明,阳明之上婉婉然”,“大商之人,比于右手阳明,阳明之上监监然”,“质判之人……太阳之下支支颐颐然。”《灵枢•通天》云:“太阳之人,其状轩轩储储,反身折腘”,“少阴之人,其状清然窃然,固以阴贼,立而躁崄,形而似状。”
(8)疾病
《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盳盳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灵枢•五邪》云:“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素问•风论》云:“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吓……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
3.情志的生理
《素问•举痛论》云:“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灵枢•本脏》“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暑,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4.情志病理
《内经》有关情志病理的描述太多。《灵枢•本神》云:“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灵枢• 百病始生》云:“喜怒不节则伤藏……藏伤则病起于阴也。”《灵枢•五变》云:“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素问•痿论》云:“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灵枢•口问》云:“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败,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故善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愁忧恐惧则伤心。”《灵枢•口问》云:“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灵枢•百病始生》云:“忧思伤心。”《素问•五运行大论》云:“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生思……忧悲伤肺,喜胜忧悲……恐伤肾,思胜恐。”《灵枢•寿夭刚柔》云:“风寒伤形,忧恐忿怒伤气。”《灵枢•五邪》:“邪在心,则病心痛善悲。”《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云:“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灵枢•本神》云:“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脾,愁忧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素问•痹论》云:“淫气忧思,痹聚在心。”《灵枢•百病始生》云:“忧思伤心。”《素问•五脏生成》云:“思虑则心虚,故邪从之。”《素问•举痛论》云:“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胆病者,善太息。”《灵枢•癫狂》云:“狂者……得失有所大喜。”《灵枢•百病始生》云:“卒然外中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素问•汤液醪醴论》云:“嗜欲无穷,而忧思不止,精气驰坏,营泣卫除,故神去而病不愈也。”《灵枢•本神》云:“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素问•疏五过论》云:“离绝菀结,忧恐喜怒,五脏空虚,血气离守。”《素问•玉机真脏论》云:“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飱泄,故气上矣。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思则心有所存,神存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等等。
 5.情志与疾病诊断
《素问•解精微论》云:“是以人有德也,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是以悲哀则泣下。”又云:“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神不慈则志不悲”,“其志以早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横行。”
《素问•疏五过论》云:“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
 6.情志的治疗
(1)心理开导法:《灵枢•师传》云:“告之以败,语之以道,示之以其所便,开之以所苦。”《素问•移精变气论》云:“闭户塞牗,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这是心理开导疗法。
(2)暗示法:《素问•调经论》云:“按摩勿释,出针视之,曰我将深之,适人必革,精气自伏,邪气自乱。”这是较早的暗示疗法。
(3)祝由法:《素问•移精变气论》云:“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 这是一种应用范围局限的精神心理方法。
(4)情志疗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根据五行生克乘侮方法进行治疗。
7.情志预后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素问•汤液醪醴论》云:“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素问•痹论》云:“静则神藏,躁则消亡。”《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清净则生化治,动则苛疾起。”《灵枢•论勇》云:“夫怯士之不忍痛者,见难与痛,目转面盻,恐不能言,失气惊,颜色变化,乍死乍生。”《素问•评热病论》云:“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素问•五脏别论》云:“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8.情志养生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素问•移精变气论》云:“往古之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憺之世,邪不能深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