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535-6691999-83903

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电话:0535-6691999-83903

工作室动态

资讯详情

运气方应用验案

【摘要】:

案1:机化性肺炎
张某,男,31岁。2015年4月16日初诊。
主诉:发热,咳嗽,咳血痰1月余。
现病史:患者1月前因咳嗽、咳痰、发热于2016年4月9日以“重症肺炎”收入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1天后病情危重,入住我院ICU治疗,给予沐舒坦化痰、兰索拉唑抑酸、美罗培南及利奈唑胺抗感染,磷酸奥司他韦抗病毒、激素等综合治疗,患者病情好转于2016年4月12日转入我科(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入科情况:患者发热、咳嗽、咳血痰1月余,无关节痛及明显肌肉酸痛。舌红,苔黄,脉沉细弱。
查体:双下肺明显爆裂音,心率101次/分,律齐。
胸部CT示:肺双侧斑片状阴影,间质性肺炎。
化验血象不是特别高,C反应蛋白高,降钙素原正常。
入科西医诊断:机化性肺炎。
中医诊断:机化性肺炎。
治疗:西医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
      中药治疗。
中医辨证:肺虚感热。
处方:紫菀汤加味
      紫菀10g     白芷10g      人参10g     炙甘草10g
      黄芪30g     地骨皮10g    杏仁10g     桑白皮15g
      生姜3片     大枣1枚     沙参15g     苍术20g
      茯苓10g     桃仁10g      黄连10g     黄芩10g
      桂枝6g      知母10g      黄柏10g
                                       7付,水煎服
按:
乙未年,岁金不及,炎火乃行,肺虚感热,火克金伤则咳嗽、咳痰、发热,陈无泽制紫菀汤,治“肺虚感热,咳嗽喘满,自汗衄血……”,《素问•五常政大论》:“从革之纪,……其藏肺,……从火化也,……邪伤肺。”治以苦温散火,培土生金。
紫菀汤方君以紫菀、杏仁苦温散火清热,人参、黄芪、桑白皮、地骨皮、甘草、大枣甘以培土生金,白芷、生姜辛以助金侮火,加黄芩、黄连、黄柏苦寒清火,太阴湿土司天,佐以苍术、茯苓之甘培土燥湿,知母、黄柏苦寒清火减轻激素辅作用。
患者以中药配合激素治疗半月,症状明显好转,出院后守方继服1月,痊愈。
案2:川连茯苓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初某,男,59岁,2016-3-18初诊。
主诉:反复胸闷、胸痛不适11年,加重4-5天。
现病史:患者4-5天前于劳累后出现胸痛加重,伴胸闷,心前区、后背部灼热感及前额部出汗,无咳嗽、无憋喘,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弦。
既往史:患冠心病史11年,先后6次在我院住院治疗。2006年5月在北京行PCI,手术顺利,术后服用“波立维、拜阿司匹林、欣康”等药物,病情较稳定。糖尿病病史8年,口服降糖药物控制稳定。
查体:BP 116/68mmHg,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啰音。心率64次/分,律齐,双下肢无水肿。ECG: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西医诊断:1.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
              2.2型糖尿病
中医诊断:1.胸痹 
2.消渴
中医辨证:心虚感寒,气阴不足
处方:川连茯苓汤合生脉散加减
      川连10g    茯苓10g     麦冬15g     车前子15g(先煎)
      黄芩10g    通草10g     远志10g     半夏10g
      党参20g    五味子10g   降香10g     大枣6枚
      生姜3片
                              7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胸痛减轻,胸闷、心前区及后背部灼热感消失,前额部出汗好转,方加丹参、牡蛎,继用半月。
按:丙申年,春分前1周发病。流衍之纪,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岁运为太阳寒水太过。《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阳从本从标”,太阳本寒而标阳,天行寒气,温通不足,应之于人,故于劳累后耗气伤阳而见胸痛、胸闷之症;寒郁心火,则见心前区、后背部之灼热;耗气伤阴,阴阳不和,则前额出汗,舌红苔薄黄,脉沉弦为寒郁心火之象。
 方以川连茯苓汤合生脉散加减,拟天人相合之方。
案3:川连茯苓汤治疗冠心病(心衰)
于某,女,85岁。2015-3-7入院。
主诉:发作性胸闷8年,加重伴憋喘、发热半月。
现病史:患者8年前因发作性胸闷胸痛在我院诊断为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月前因胸闷伴腰骶部疼痛、活动受限再入住我院。半月前受凉后发热,体温最高38.5度,胸闷加重,伴胸痛、气短、憋喘不能平卧,活动后加重,咳嗽、自汗出。舌红苔黄,脉沉弱。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30年,一直服用降压药物;腰椎骨折病史3年;腰椎间盘突出症2年。
查体:体温37.8度,心率80次/分,律齐,髂前上棘、髂缘、腰骶部广泛压痛。
西医诊断:1.冠心病 心功能Ⅲ级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高血压病3级
              3.陈旧性腰椎骨折
              4.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诊断:1.心衰
              2.腰痛
中医辨证:寒郁心火,阳虚经滞
处方:川连茯苓汤加味
      黄连10g       茯苓10g      黄芩10g      通草10g
      远志10g       车前子30g(包)半夏10g      炙甘草10g
      生姜3片      大枣6枚      葶苈子30g    黄芪30g
      炮附子10g     降香10g      川芎10g      丹参30g
                               7剂,水煎服。
二诊:发热消失,胸闷、胸痛减轻,腰骶部疼痛好转,气短、憋喘不能平卧缓解,咳嗽、自汗出不显。守方继服。
按:患者立春后1日,发腰骶疼痛,与岁运有关。丙申年太阳寒水太过,寒凝经脉,则腰痛。雨水后3日受凉后病发热、憋喘、胸闷、咳嗽、自汗出,则为寒气外袭,肺经受邪,病发寒热,咳喘;寒郁心火,则憋气、胸闷、汗出。《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喘咳,寐汗出”。
方用川连茯苓汤应天,合以葶苈子、炮附子、黄芪、降香、川芎、丹参,取益气化阳通瘀之效,具有强心、扩血管、利尿之机,中西汇通,脏腑经脉,天地方成。
案4:川连茯苓汤治疗中风后遗症
曲某,女,82岁。2016年3月6日入院。惊蛰后1天。
主诉:右侧肢体活动不灵、失语9月,发热3天。
现病史:9月前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在我院做颅脑CT提示:左侧放射冠区缺血性脑梗死。心电图:房颤并缓慢心室率,ST-T改变。西医给予改善微循环、保护线粒体、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等治疗,病情好转出院,但一直有右侧肢体活动不灵、失语等症。3天前因受凉后发热,体温38.8度,来我院住院治疗。舌质淡苔薄黄,脉沉。
既往史:脑栓塞病史9个月;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房纤颤、心功能3级病史15年,高血压病史20年。
查体:体温37度,BP 161/81mmHg,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心浊音界左下扩大,心率90次/分,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脉短绌。神经系统:神志清,精神差,不完全性混合失语,查体欠合作。右侧鼻唇沟浅,伸舌不合作;右上肢肌张力增高,右上肢近段肌力1级,远端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2-3级,左侧肢体肌力正常;四肢腱反射+,双侧巴氏征(+)。
西医诊断:1.脑栓塞后遗症
              2.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3.肺部感染
              4.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心房纤颤
                    心功能Ⅳ级
              5.高血压3级 极高危
中医诊断:1.中风后遗症
          2.发热
中医辨证:寒郁心火,阻滞经络
处方:川连茯苓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味
      黄芩10g   黄连10g   茯苓10g    通草10g
      远志10g   麦冬15g   半夏10g    炙甘草10g
      生姜3片   大枣6枚   黄芪30g   炒地龙15g
      当归10g   石菖蒲20g  川芎10g   赤芍10g
                                7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后3天,体温正常,诸症减轻,继服1周,出院调理。
按:患者病发乙未,持续于丙申,遇寒而热,发于惊蛰前2日,考虑岁太阳寒水太过,以散寒清火为治,方以川连茯苓汤应天之用;因合并肢体活动不灵、失语等症,以补阳还五汤加开窍药物,益气活血,温通经脉,化痰开窍,天人并虑。
案5:升明汤合黄连茯苓汤治疗便血
  刘某,男,37岁, 2016.03.22.初诊。
  主诉:便血1周。
  现病史:1周前,患者大便有鲜血,于我院肛肠科诊为混合痔,用药不详。3.19日于我院血液科诊为缺铁性贫血,服药后效果不佳,前来我科就诊。症见:头晕、头痛、乏力、面色晄白,自觉身热,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
  中医诊断:便血
  西医诊断:1.缺铁性贫血
2.混合痔
  处方:黄连10g   茯苓10g      麦冬10g    枣仁20g  
        通草10g   姜半夏10g    黄芩10g    车前子20g
        陈皮10g   蛇床子10g    黄芪30g    当归10g
        苍术20g   石韦20g      补骨脂20g  干姜10g
                                 7付,水煎服。
   二诊:便血明显减轻,头晕、头痛、乏力好转,无身热,继用7剂,门诊治疗。
   按:丙申年,岁水太过,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陈无择立升明汤,治寅申之岁,病者气郁热,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胁满呕吐,胸臆不利,聋瞑渴,身重心痛,阳气不藏,疮疡烦躁。制黄连茯苓汤:治心虚为寒冷所中,身热心躁,手足反寒,心腹肿痛,喘咳自汗;甚则大肠便血。
患者于春分后2日就诊,发病1周,病发初之气,与厥阴风木、少阴君火相关,主客相生,值少阳相火,患者头痛、头晕,发热,腹胀,便血,与运气所主症状相符。拟升明汤合黄连茯苓汤加减,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