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535-6691999-83903

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电话:0535-6691999-83903

工作室动态

资讯详情

五运六气入门-干支纪法

【摘要】:

邹 勇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
(264000)

一、干支释义
干支,在殷墟甲骨文已有完整的干支表,证明最迟在公元前十四世纪的武丁时代,已经有了十二支的划分,并开始用于记日记旬,至东汉光武以后就逐渐用以纪年【1】。《皇极经世》云:“干支,天也”。早在公元前1562年——公元前1066年殷商时期,便已有干支甲子了【2】。《后汉书•律历上》注引《月令章句》:“大桡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
(一)    天干释义
《史记•律书》说:甲者,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言万物生轧轧也……丙者,言阳道著明,故曰丙;丁者,言万物之丁壮也,故曰丁……庚者,言阴气庚万物,故曰庚;辛者,言万物之辛生,故曰辛……壬之为言妊也,言阳气任养万物于下也;癸之为言揆,言万物可揆度,故曰癸。《汉书•律历志》都作了解释:出甲于甲,奋轧于乙,明炳于丙,大盛于丁,丰楙于戊,理纪于己,敛更于庚,悉新于辛,怀妊于壬,陈揆于癸。
“甲”字,《史记•律书》释曰:“万物剖符甲而出”;“甲”象征草木破土而出,阳在内而被包裹之状。
“乙”,《史记•律书》释曰:“万物生轧轧也”;“乙”象征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之状。
“丙”字,《史记•律书》说:“丙者,阳道著明”,《汉书•律历志》解释为“明炳于丙”,指阳气充盛,生长显著。“丙”,即柄。肉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字,《汉书•律历志》释曰“大盛于丁”,“丁”象征草木成长装饰,如人之成丁。
“戊”字,《汉书•律历志》解释为“丰楙于戊”,“戊”,即茂。象征大地草木茂盛之状。
 “己”字,《汉书•律历志》解释为“理纪于己”,引申为万物起而有形可记。
“庚”字,《汉书•律历志》释其为“敛更于庚”,“庚”,即更,喻秋收而待来春。
“辛”字,《汉书•律历志》释曰“悉新于辛”,“辛”,味辛,物成而说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字,《史记•律书》言其意为“阳气任养万物于下也”,“壬”象征阳气潜伏地中,万物孕育之状。
“癸”字,《汉书•律历志》解释道“陈揆于癸”,“癸”字指新的生命又将开始。“癸“,即揆。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二)地支释义
“子”,《史记•律书》释为“言万物滋于下也”;“子”即孳。喻阳气始萌,孳生于下。律应黄钟,言阳气施种黄泉。
“丑”,《汉书•律历志》说:“纽牙于丑”; “丑”,即纽。寒气自屈纽之意。律应大吕,助黄钟宣气扬物。
“寅”,《史记•律书》云:“言万物始生螾然也”,“寅”,即演。演生万物之意。律应太族,言阳气盛,万物聚集而出。
“卯”,《汉书•律历志》说:“冒茆于卯”;“卯”,即冒。冒土而出之意。律属夹钟,为阴阳二气夹杂在一起之意。
“辰”《史记•律书》解释为“万物之蜄也”;“辰”,即伸,物皆伸出之意。律应姑洗,言万物振作,如经冲洗。
“巳”《史记•律书》解释为“言阳气之巳尽”;“巳”,即已,阳气已至极点。律属仲吕,言万物均向南移动了。
“午”《史记•律书》释为“阴阳交,故曰午”;“午”即忤,阳气自下而上,与阴气忤逆之意,律属蕤宾,言阳气细小,已不足主事。
“未”《史记•律书》解释为“万物皆成,有滋味也”;“未”即味,日中则昃,向幽味意。律属林钟,为万物临终之意。
“申”,《史记•律书》解释为“言阴用事,申贼万物”;“申”,即身,是说万物皆各成其身,律属夷则,指阴气伤害万物。
“酉”《史记•律书》解释为“万物之老也”;“酉”,为秀,喻义物皆有成。律属南吕,言阳气进入藏身之地了。
“戌”,《史记•律书》解释为“万物尽灭”;“戌”,即灭,万物衰败之意。律应无射,阴盛阳尽之意。
“亥”《史记•律书》解释为“改也,言阳气藏于下也”。“亥”,即核,收藏万物,核取真伪之意。律属应钟,言阳气与此相应,无以为主了。
二、干支纪法
甲子纪年始于黄帝时代,史载为黄帝所立,是中国古代以干支法则记录年月日时的历法,俗称六十年一甲子。《竹书纪年》曰:“竹书纪年,起始黄帝。”《史记•历书》曰:“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
天干和十二地支是中国上古时期对太阳和月亮运行周期的描绘,用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在殷商甲骨卜辞中,几乎每片甲骨文上都刻有干支纪日的文字。《左传•隐公元年》:“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史记•历书•历术甲子篇》载:“太初元年……日得甲子,夜半朔月冬至。正北,十二月”。
(一)甲子纪年
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中,60年为一个甲子。中医运气学说,主要以60年为一个甲子周期,来推求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
甲子纪年用干支以纪年份,又称“六十甲子”。《素问•天元纪大论》:“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


六十甲子的排列: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公元年与甲子年的求知方法:
1、    上网:手机、电脑可快速查找。
2、    日历:年干支可以从日历中查知,从上年干支可推知今年的干支,以今年的干支可推知明年的干支。
3、    查万年历。
4、    公式换算【3】
(1)首先要知道干支、地支所代表的数(见表一)
表一:
代表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天干    甲  乙  丙  丁  午  己  庚  辛  壬  癸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计算公式:
(公元年数-3)÷60   取余数
分析余数
年干:看个位数。到表一中直接查找。如个数是0,则代表10.
年支:余数小于12,直接到表一查找。
      余数大于12,则减12的倍数。0代表12。
(二)    干支纪月
1、月干支计算方法【3】
求月干:用年干代数乘以2,再加上当月月数,即得当月月干代数。
求月支:用月数加2,就得到当月月支代数。
公式:
(1)年干代数×2+当月月数→看个位得月干代数
(2)当月月数+2          →得月支代数
(1)、(2)相和即得月干支
举例:求2007年农历六月的年、月干支:
年干支:(2007-3)÷60余数是24
故年干代数是4,年干为丁
年支代数是24-24=0,年支代数是0,年支为亥
因此,2007年年干支为丁亥。
月干支:
年干代数为4,当月月数为6,根据月干支推算公式可得
4×2+6=14→4    月干为丁
6+2=8     →8   月支为未
由此可知,2007年农历六月月干支为丁未。
2. 十干起运诀【4】
根据十天干建立某年值年大运的方法,即“十干建运”。十干起运诀就是十干建运的方法。诀,《说文解字》:“一曰法也。” 
具体方法是:以左手为工具,用其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节及其横纹计数。以无名指第三节指纹为甲(土运阳年),中指第三节指纹为乙(金运阳年),食指第三节指纹为丙(水运阳年),食指第二节指纹作丁(木运阴年),食指第一节横纹记戊(火运阳年),食指末节记为己(土运阴年),再顺次将中指末节、无名指末节、无名指第一节横纹、第二节横纹依次记为庚(金运阳年)、辛(水运阴年)、壬(木运阳年)、癸(水运阴年)。以太少相生、五运相生的顺序顺次推转即可。
十干,阳干甲、丙、戊、庚、壬为太过;乙、丁、己、辛、癸为不及。
十干合化五运为: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壬癸化火。
3.十二支司天诀【4】
利用左手手指的指纹与指节,推算司天的方法:
先定三阴三阳:先将中指的中节记为厥阴,向下、再向食指、中指方向,依次将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记在中指第一节,食指第一、二、三节、中指第三节。其排列次序为一阴(厥阴)—二阴(少阴)—三阴(太阴)— 一阳(少阳)—二阳(阳明)—三阳(太阳)—一阴(厥阴)……顺序轮转,如环无端;十二支的掌位以无名指的第三节(少阴)为子,向中指方向顺序定位为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例如:年支为“午”的年份,自少阴的“子”数起,则顺次丑为太阴、寅为少阳、卯为阳明、辰为太阳、巳为厥阴,至午则为少阴。因此午年时少阴君火司天。这样顺次轮转可知,年支与司天的对应关系如下:巳亥之年,厥阴风木司天;子午之年,少阴君火司天;丑未之年,太阴湿土司天;寅申之年,少阳相火司天;卯酉之年,阳明燥金司天;辰戌之年,太阳寒水司天。
参考文献:
【1】马维骐.中医运气学简明解读,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
【2】任应秋.运气学说六讲,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一版。
【3】苏颖主编,中医运气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1月第2版。
【4】宋.刘温舒原著,张立平校注,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