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535-6691999-83903

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电话:0535-6691999-83903

工作室动态

资讯详情

论气血阴阳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摘要】:

邹勇
山东烟台毓璜顶医院( 烟台264000)

在中医理论中,涉及诸多理论概念,如精、气、血、津、液、五脏六腑、六经、卫气营血等,常引发我们思考: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通过学习,我们认为,气血阴阳是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单位,请同道斧正。
1 气与血
何为气? 《灵枢•决气》篇云: “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为气。”气是由五谷精微生发,具有温煦皮肤、充实形体、润泽皮毛作用的一种物质,由上焦开启发布。后世将气的概念扩大化、复杂化,赋予气以功能的概念,如气机、气化; 赋予病理概念,如气滞、气陷、气逆、气乱等。认为气具有物质与能量二重性[1],气的转化等同于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2]。气存在于机体不同的部位,我们把气分为营卫之气、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根据气的不同性质,我们把气分为宗气、元气、真气、阳气等。人体之外的侵害物质,我们称为邪气。
1. 1 营卫之气行于脉中之气为营气,行于脉外之气为卫气。
《灵枢•营卫生会》篇: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素问•痹论》云: “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剽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膏膜,散于胸腹。”《灵枢•本脏》曰: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因此,卫气以温煦皮肤为主要作用,营气以充实形体,灌注五脏六腑为主要作用,卫气、营气是人体的物质基础。
1. 2 脏腑、经络之气源于水谷精微之气,进入到胃中,传予肺,五脏六腑皆以受之,而成为五脏六腑之气。《素问•经脉别论》云: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
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
《灵枢•邪客》“五谷入于胃也…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
《类经》: “气在水谷者,入于口而咽主之…在脾曰充气,在胃曰胃气,在上焦曰宗气,在中焦曰中气,在下焦曰元阴、元阳之气。”
《医学衷中参西录》: “人之一身,皆气所撑悬也。此气在下焦为元气,在中焦为中气,在上焦为大气,区域虽分,而实一气贯之。”
《重订通俗伤寒论》: “肺主宗气而运行周身,脾胃主中气而消化水谷,肾中、命门主藏元阳而主一身之气”。《医门法律》: “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期间。大气一衰,则出入废,升降息,神机化灭,气立孤危矣。”五脏气之虚实,人体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灵枢•本神》曰: “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泾溲不利…心气虚则悲,实则
笑不休…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可见,五脏六腑、经络之气虽然部位不同,但均源于水谷及大气精微物质,散布于人体不同组织部位,构成不同的结构组织,发挥不同的作用。五脏六腑、经络之气亦是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单位,成为构成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
1.3 血
何为血? 《灵枢•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血是中焦水谷之精所化生的,行于脉中的红色液体,源于气和津液,不同于气和液,具有营养滋润全身的作用。
《灵枢•营卫生会》曰: “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因此,营中之血,古亦称营气,今多称营血。
《素问•五脏生成》曰: “诸血者皆归于心…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张景岳指出: “故凡为七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之柔和,为肌肉之丰盛,以至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充营卫,津液得以通行,二阴得以调畅,凡形质所在,无非血之用也,是以人有此形,唯赖此血。”
《金匮钩玄》则进一步指出: “《内经》曰: ‘荥者水谷之精也。和调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灌溉一身。目得之而能视、耳得之而能听、手得之而能摄、掌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而能步、脏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气,是以出入升降濡润宣通者,由此然也。注之于脉,少则涩,充则实。常以饮食日滋,故能阳生阴长,液汗变化而赤为血也。生化旺,则诸经恃此而长养; 衰耗竭,则百脉由此而空虚。’…故曰: 血者,神气也。持之则存,失之则亡。”可见血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1.4 精
精也是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灵枢•决气》“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为精。”这是先天之精,是生命的物质来源。《灵枢•经脉篇》曰“人始生,先成精”,《素问•金匮真言论》云: “夫精者,身之本也。”
后天之精由水谷精微化生而来,藏于肾,输布于五脏六腑。《医宗金鉴》云“先天之精始父母,后天之精水谷生”。
精血同源。
《张氏医通》指出: “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张景岳认为: “血即精之属也…盖其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灌溉一身,无所不及。”所以,作为后天之精,我们在临床上归之于血论之。邓氏等人指出[3]: 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且主要通过脏腑组织机能活动来反映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
2 阴与阳
阴阳作为说理工具,广泛应用于自然规律及中医理论的各个方面[4]。如以属性分阴阳,把所有事情分类为阴阳两种属性; 不但将阴阳分类的方法用于概括天地、脏腑内外,而且用于时间过程和生理、病理、药物五味、治疗等方面的规范描述。但是,作为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阴阳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什么是人体生命物质基础的阴阳呢?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宝命全形论》云: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2. 1 阴
人体之阴是有形物质,在中医理论中有称阴精。清代医家周学海认为,阴精有四,“曰精,曰血,曰津,曰液”。精血在前已有论述,津液也来源于饮食水谷,由脾胃化生后,经肺宣发、肃降,输布于全身[5]。《素问•经脉别论》云: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灵枢•决气篇》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为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髓,骨属曲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为液”。津液是人体正常水液之总称,包含了唾液、胃液、肠液、关节腔液及泪、涕、汗、尿等人体分泌物。津液以三焦为通道进行循行与输布。《素问•灵兰秘典论》曰: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总之,阴精、阴血、阴津、阴液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中医理论认为,阴阳具有互根性。《医贯砭•阴阳论》曰: “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 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阴在内,阳之守也; 阳在外,阴之使也”。
1.    2 阳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说明了阳气的存在和作用。
作 为人体生命物质的阳,就是维持生命活动功能表现的物质。我们不能明确阳之形,但我们能感受人体的功能活动,那些具有推动、温煦、兴奋作用的活动,都是阳的外在表现。
《灵枢•阴阳系日月》说: “阴阳者,有名而无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阳化气,阴成形”。在我们临床辨证中,涉及诸多阳的概念,如心阳、脾阳、肾阳等,证明阳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是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
总之,气、血、阴、阳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相关研究指出[6]: 气、血、阴、阳是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基础,人体脏腑生理活动均通过气、血、阴、阳进行; 人体脏腑的病理变化亦通过气、血、阴、阳的改变而反映。
参考文献
[1] 王阶. 气血辨证的现代意义探讨[J]. 中国医药学报,2002,17( 2) : 72-74.
[2] 林齐鸣. 气化形式刍议[J]. 山西中医1997, 13( 3) : 6.
[3] 邓定伟. 颜德馨教授用“衡法”从气血论治冠心病经验[J]. 中国中医急症杂志,2012, 21( 3) : 374.
[4] 黎敬波.《内经》阴阳理论钩玄( Ⅰ) —阴阳的概念及含义[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24( 4) : 332-335.
[5] 周唯. 脏腑虚证探析[J]. 中医研究,2003,16( 5)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