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电话:0535-6691999-83903
工作室动态
资讯详情
经方与妇科临床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 邹勇
传统中医治疗妇科疾病,主要是经、带、胎、产、杂病。以气血为先,在脏腑多责之于肝、肾、脾、胃;在经脉责之于冲、任。仲景将妇科疾病分为妊娠、产后、杂病、计三十六病。
一、 仲景妇科三十后病与方
(一) 妊娠:(10病)
1. 妊娠:桂枝汤
“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
问题:妊娠是病吗?
黄之御释曰:“胎妊方成,中气壅满,胃逆不降,故恶心呕吐,不能甘食。胃逆则金火皆升,是以发渴。桂枝汤,甘草、大枣补其脾精,桂枝、芍药调和肝血,生姜降逆止呕,妊娠初治良法也。”
仲景:“妊娠”即妊娠恶阻,仲景以为,“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
2. 癥痼:桂枝茯苓丸
“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此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体现了《内经》“有故元殒,故元殒也”的指导思想。桂枝茯苓丸,桂枝、芍药疏木而清风,丹皮、桃仁破癥而行血,茯苓泻水而渗湿。
3. 胎胀:附子汤
“妇人怀妊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
附子汤温肾脏,茯苓、附子泻水去寒,人参、白术补土益气,芍药敛木熄风,寒热止而痛胀消。
4. 胞阻:胶艾汤
“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胶艾汤:川芎、当归、干地黄、芍药养血而行瘀,阿胶、艾叶润燥而温寒凝,甘草补土而暖肝气,木达则阻通。
5. 腹痛:当归芍药散。
“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川芎润肝行瘀,茯苓、泽泻、白术泻湿而燥土。
6. 呕吐:干姜人参半夏丸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干姜人参半夏丸:干姜、人参温中而益气,半夏、姜汁降逆而止呕。
7. 小便难:当归贝母苦参丸
“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当归贝母苦参丸:当归滋木而熄风,贝母泄热而清金,苦参泻湿而利水。
8. 水气:葵子茯苓散
“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葵子茯苓散:葵子、茯苓滑窍而泻水。
9. 养胎:白术散
“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
黄元御曰:“胎之所以失养者,土湿、水寒而木气郁结也”。白术散:白术、蜀椒燥土而暖水,川芎疏木而达郁,牡蛎消瘀而散结,敛神而保精。
10. 伤胎腹满
“妇人伤胎,怀身腹满,不得小便,从腰以下重,如有水气状,怀身七月,太阴当养不养,此心气实,当刺泻劳宫及关元,小便微利则愈”。
此心气实为病,君相之火同气,刺劳宫以泻厥阴之滞。则心亦泻实;小肠与心相表里,两经火同气,刺关元以泻小肠之滞,则心亦泻实。
(二) 产后(10病)
1. 郁冒:小柴胡汤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
产妇阳陷而病郁冒。小柴胡汤:柴胡、茯苓、半夏清胆火而降胃逆,生姜、甘草、人参、大枣补脾阳而滋肝血,阳回阴复,阴阳归位。
2. 胃实发热:大承气汤
“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
郁冒病解,病本为虚,宿食内停,则为胃实。以大承气汤下宿食,则阳秘而热止。
3. 腹痛:当归生姜羊肉汤
“产后腹中疞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滋木滋燥,生姜、羊肉温肝脾而行郁。
4.腹痛烦满:枳实芍药散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
枳实芍药散:泻土郁而清木燥。
5. 瘀血:下瘀血汤
“产后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
下瘀血汤:桃仁、蟅虫破瘀血,大黄下癥块。
6. 恶露不尽:大承气汤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
此为热在胃里,结在膀胱。以大承气汤泻其腑热。
7. 中风(痉):阳旦汤
“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
此为太阳中风之证,阳旦汤及桂枝汤。
8. 中风发热:竹叶汤
“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竹叶汤:竹叶、桔梗凉肺而下气,生姜、葛根清胃而降逆,附子温室而暖水,桂枝、防风燥湿而达木,甘草、大枣、人参补中而培土。
9. 中虚烦呕:竹皮大丸
“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竹皮大丸:竹茹、石膏止呕清烦,甘草、桂枝补中而下冲,白薇凉金退热。
10. 下利: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白头翁清湿热,甘草培中气,阿胶滋风木。
(三)杂病(16病)
1. 热入血室:①刺期门 ②小柴胡汤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
刺厥阴之期门,泻经中之实热,以散血室之瘀热。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发少阳之经邪,热去则血可自下。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
刺厥阴之期门,以泻实热。
2. 半产漏下:旋覆花汤
“妇人则半产漏下,旋复花汤主之”。
旋复花汤:旋复花行经脉之瘀,葱白通经气之滞,新绛止血崩而除漏。
3. 陷经漏黑:胶姜汤
“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
胶姜汤:阿胶滋木而熄风,干姜温肝而暖血。
4. 经水不利:抵挡汤
“妇人经水不利,抵挡汤主之”。
抵挡汤:水蛭、虻虫、桃仁、大黄下其瘀血。
5. 带下:①温经汤 ②木瓜根散 ③矾石丸
“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温经汤主之”。
温经汤:当归、阿胶、芍药养血而清风,牡丹皮、桂枝、川芎破瘀而疏木,半夏、麦门冬降逆润燥,甘草、人参补中培土,吴茱萸、干姜暖血而温经。
“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
土瓜根散:桂枝、芍药达木清风,土瓜根、蟅虫破瘀行血。
6. “妇人经水闭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
矾石丸:矾石收湿淫而敛精液,杏仁破滞气而消痞硬。
7. 吐涎心痞:①小青龙汤 ②半夏泻心汤
“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分治痞,半夏泻心汤主之”。
小青龙汤泻水则涎沫止,半夏泻心汤以干姜、甘草、人参、大枣温中,黄芩、黄连泻上焦郁热,半夏降浊而消痞。
8. 脏燥:甘麦大枣汤
“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甘麦大枣汤:甘草培土,大枣滋肝熄风,小麦润肺除燥。
9. 梅核气:半夏厚朴汤。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厚朴汤:茯苓泻湿而消癥,厚朴、半夏、生姜、干苏叶降逆而散滞。
10. 腹痛:①当归芍药散 ②小建中汤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当归芍药散:川芎、当归、芍药养肝血而行瘀,茯苓、泽泻、白术燥土气而泻湿。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桂枝倍芍药加胶饴,泻风木而滋脾精。
11. 血气刺痛:红蓝花酒
“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
红蓝花酒:养血行瘀,以达风木。
12. 水与血结
“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
大黄甘遂汤:阿胶祛风润本,大黄、甘遂下瘀血行积水。
13. 转胞:肾气丸
“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肾气丸:茯苓、泽泻泻水而燥湿,丹皮、桂枝疏木而达郁,干地黄清风润燥,附子暖身消癥,山茱萸、薯蓣敛肝气摄水。
14.阴吹:猪膏发煎
“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猪膏发煎导之”。
猪膏发煎:猪膏、乱发利水而清肠,泻湿而运膀胱。
15.阴寒:蛇床子散
“妇人阴寒,温阴中,坐药,蛇床子散主之”。
蛇床子散:去寒凝而暖水木。
16.阴疮:狼牙汤洗之
“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
狼牙汤:泻其湿热。
二、 仲景妇科学术思想
1. 辨病论治,结合脉证
仲景治疗妇科疾病,分为妊娠、产后、杂病,计三十六病。《金匮要略》分三篇论述。分别是妇人妊娠病脉证治、妇人产后病脉证治、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而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并做一卷。本卷十六:辨妇人各病脉证并治。
仲景曰:“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计,勿谓不然。”
2. 重视气血阴阳,责于肝、脾、肾,病因多因虚、积冷、结气。
黄元御曰:“胎之化生,非有他也,气以煦之,血以濡之而已。气恶其滞,滞缘于湿,血恐其郁,郁因于风。妊娠养胎之要,燥土而行滞,润木而达郁,无余蕴矣。血统于乙木,气统于辛金,而肺病则湿,肝病则燥。以足厥阴主令于风木,手太阴化气于湿土,故行气以燥土为先,行血以润木为首。
仲景于妊娠之门,温凉燥润,四法俱备,大要在建中而培土。”
“妇人产后,血室空洞,阴虚之病固多,而温气亡泄,阳虚之病亦自不少,皆阴虚而兼阳弱者也。……故产后之病,切以中气为主。”
“妇人杂病,缘于脾肾寒湿,风木枯燥,淫泆而传化也。”
仲景曰:“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
3. 妊娠养胎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中有原文11条,方9首,论述安胎养胎七法[1]:分别是①调和阴阳,和胃安胎:以桂枝汤治疗妊娠恶阻。②化瘀消,固护胎元:以桂枝茯苓丸治疗素有徵病,复以受孕,徵病碍胎之证。③温阳散寒,暖宫安胎:以附子汤治阳虚寒盛,宫口不合之证。
④调补冲任,养血安胎:以胶艾汤治疗冲任虚损,妊娠下血之胞阻。⑤养血疏肝,健脾安胎:以当归芍药散治疗气滞血瘀,肝脾不调之妊娠腹痛证。⑥养血健脾,清热安胎:以当归散治疗肝脾不足,血虚温热之证。⑦健脾温中,散寒安胎:以白术散调养脾虚寒湿,胎动不安之证。
[1]杨利侠.等.《金匮要略》安胎养胎法探讨.四川中医2005.(7):28-29
4. 瘀血理论
“瘀血”一词首见于《金匮要略》。仲景将瘀血的病因归结为:外伤、寒凝、热煎、气滞、气虚等,同时强调了瘀血是疾病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2]。
瘀血的病因病机。有人[3]归纳了仲景瘀血理论的病因病机。有如下几类:风邪致瘀、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热灼血瘀、水与血结、出血成瘀、经产留瘀、瘀血留着,积久成癥等。其证候表现有:腹痛、经水不利、闭经、经候不匀、阴道出血、发热、积块等,望诊可见肌肤甲错、两目黯黑、唇口干燥、久则羸瘦等,脉象可根据不同情况表现出虚脉、迟脉、实脉、弦脉、紧脉等。
治法有:①活血化瘀法:以红蓝花酒治疗瘀血壅阻证。②活血消癥法:以桂枝茯苓丸治疗妇科瘀血癥瘕证。③破血逐瘀法:以下淤血汤治疗瘀血结实证。④行气活血法:以枳实芍药散治疗产后气血郁滞之腹痛证。⑤温经活血法:以温经汤治疗阳气不足,冲任虚寒,瘀血内停证。⑥清热活血法:以小柴胡汤治疗热灼血凝,瘀血内结证。⑦行水活血法:以大黄甘遂汤、当归散、白术散等治疗水与血结于血室之证。
[2]耿广信.等.浅谈仲景瘀血证治理论及妇科辨证.河北中医药学报.1999(2):22-23
[3]金志春.张仲景妇科血瘀学说学术思想探讨.辽宁中医药杂志。2006(9):1088-1090
5.对月经病的认识
月经病属于妇科杂病,仲景认为,妇科杂病病因多因虚、积冷、结气三个方面,辨证以寒、热、虚、实为主。月经病的表现为:经水不利、陷经、漏下、闭经等。
有人[4]总结了仲景治疗月经病的方法:
① 活血化瘀法:以土瓜根散治疗血瘀内阻所致经水不利。
② 破血逐瘀法:以下瘀血汤、抵挡汤等治疗瘀血内结所致的经水不利。
③ 温经化瘀法:以温经汤治疗冲任虚寒,瘀血内停之崩漏。
④ 活血化瘀,行气止漏法:以旋复花汤治疗肝郁血滞致经血非时。
⑤ 温阳冲任,养血止血法:以胶艾汤治疗冲任虚寒,不能摄血之漏下证。
⑥ 清热活血法:以小柴胡汤治疗经期热入血室证。
⑦ 破血逐瘀法:以大黄甘遂汤治疗水血互结于血室证。
[4]向鸿儒.当议《金匮要略》对月经病的认识.江苏中医药.2008(11):26-27
6.仲景对妇科情志病的认识
仲景对妇女情志疾病的论述很多,妇科百合病、脏燥、梅核气、奔豚气等,在症状措述上如“默默不欲饮食”‘“嘿嘿”、“谵语”、“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等。
在论述上,仲景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 疏肝理气:以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
② 补益心脾:以甘麦大枣汤治疗脏燥。
③ 养血柔肝:以当归散治疗产后郁证。
④ 清泻肝郁:以刺期门等法泻肝之郁阻,散血之郁结。
⑤ 和解少阳:以小柴胡汤枢转少阳法泄内陷之热,以解肝经之郁。
⑥ 滋水泻火:以黄连阿胶汤清心火,滋肾水。
7. 对产后病的认识
仲景提出:新产妇人者之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对后世产科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产妇郁冒:以小柴胡汤治之。
产后腹痛:以当归生姜羊肉汤、枳实芍药散治之。
产后瘀血腹痛:治以下瘀血汤。
产后恶露不尽:治以大承气汤。
产后痉:以桂枝汤治之。
产后中风发热:以竹叶汤治之。
产后烦乱中虚:治以竹皮大丸。
产后下利:治以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8.仲景对妇科用药的贡献
①善用“禁药”:仲景治疗妊娠病,在附子汤、胶艾汤、当归芍药散等方中用附子、当归、川芎、丹皮、芍药等妊娠期神勇或禁用之品,活血化瘀法贯穿了妇产胎孕整个过程之中,深刻领会了内经“有故元殒”的思想。
②药酒同用:妊娠期,哺乳期不宜使用酒类,仲景治疗妊娠腹痛时服当归芍药散以“酒和而口服”,治疗胞阻时胶艾汤用“清酒三升与水合煮”;治疗胎动不安时,当归散、白术散皆用酒服,体现了仲景认证准确,以酒之温通,破伏寒之凝结,以和血脉壅滞,达到孕妇气血和调而胎自安的目的。
③外洗及阴道纳药
以蛇床子散方温阴中坐药,阴中蚀疮烂者以狼牙汤洗之,是仲景对中医妇科外治法的贡献。
④注重保健用药
仲景认为:“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妊娠常服即易产,胎无疾苦,产后百病悉主之”;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体现了仲景预防保健用药思想。
三、 经方现代临床发挥
1. 当归芍药散
现代临床应用当归芍药散应用非常广泛。妇科疾病:痛经、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炎、宫颈疾病(炎症、肥大、赘生物等)、子宫肌瘤、月经不调、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先兆流产、不孕症、输卵管积水、矫正胎位不正、胎动不安、复方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经前紧张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黄褐斑、白带过多、人流后恶露不净、经前水肿、子宫下垂、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高血压、产后小便难、子悬、妊娠腹痛、宫外孕、功能性子宫出血、习惯性流产、输卵管结石等。
当归芍药散在现代临床中能治疗如此之多的疾病,概因、辨证握机。该方病机为:肝脾虚,湿气阻。仲景强调辨病脉证并治。当代人把辨证论治发挥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证是四诊资料的综合体现,内含病因、病机、病性、病位等深刻内涵。
临床举例:王某,女,48岁。2010年8月初诊。
乏力,面唇无华,头昏目眩,月经量少,少腹时痛,下肢微肿,舌质淡,苔白腻。西医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
处方:当归10g 白芍10g 茯苓15g 川芎6g
白术12g 泽泻10g 黄芪30g
水煎服 日一剂
服方2个月,症状缓解。
2. 桂枝茯苓丸
现代妇科治疗:子宫肌瘤、盆腔脓肿、附件肿块、卵巢肿瘤、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崩漏、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卵巢囊肿、恶性肿瘤、乳腺增生、盆腔炎、输卵管炎症、黄褐斑、功能性子宫出血、经期延长、青春期月经不调、下死胎、产后癃闭。
该方病机主要是瘀阻痰凝。现代药理研究可能得不出该方抗肿瘤作用的明显结果,但中医治病不是药对疾病,更多的是通过调节机体的能动性,即通过气血阴阳的调和,而达到抗病治病的目的。
病案举例:
孙某,女,37岁。20114年初诊。
卵巢恶性肿瘤术后,化疗6个疗程后1个月来诊。患者腹痛,乏力,纳差,阴道流血不止,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腻,脉沉细弱。查体:右上腹可触及较大质硬包块。
处方:桂枝10g 茯苓10g 白芍10g 丹皮10g
桃仁10g 土茯苓30g 苡米 30g 黄芪30g
白术10g 砂仁10g
水煎服 日一剂
服后3个月,腹痛消失,乏力减轻,纳可,阴道流血止。
3. 甘麦大枣汤:
抑郁症、围绝经期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更年期、产后、闭经、乳腺增生、女性头痛、妊娠大便不通、妊娠恶阻、经前紧张综合症、产后惊悸等。
应用甘麦大枣汤把握的病机要点是心脾两虚。
病案举例:
陈某,女,60岁.2013年5月初诊。
生气后失眠,心悸,烦躁易怒,情绪低落,喜悲伤欲哭,紧张恐惧感,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弱。
处方:甘麦大枣汤合丹栀逍遥散
炙甘草10g 小麦30 大枣6枚 炒枣仁30
丹皮10 栀子10 柴胡10 香附10
白芍10 当归10 茯苓10 白术10
水煎服 日一剂
服半月显效
4. 温经汤
痛经、不孕症、月经不调(月经后期,闭经、崩漏)、子宫内膜异位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腺肌病、盆腔炎、女性青春期痤疮、卵巢早衰、妇人腹痛、崩漏、乳腺增生、输卵管阻塞、阴道炎、老人外阴瘙痒、产后发热、子宫发育不良、经间期出血等。
温经汤的治法体现了:温经暖血、补中培土、养血疏肝、降逆润燥,以气虚血瘀、肝郁脾虚、冲任虚寒为主要病机。
病案举例:
陈女,20岁。2012年10月初诊。
月经13岁初潮,上初中后月经不规律,高中3年闭经。少腹隐痛,喜温喜按,腰困腿酸,舌质淡,苔白,脉沉弦。
处方:当归10 阿胶10川芎10 白芍10 丹皮10 桂枝10 半夏10 麦冬10 炙甘草10 党参20 吴茱萸10 干姜10 仙茅10
水煎服日一剂
服药半月后,月经来潮,量少色暗。上方加桃仁10g 鸡内金20g 泽兰20g,继服。
5. 胶艾汤:
功能性子宫出血、经期延长、胎漏、胎动不安、崩漏、恶露不绝、防治药物流产不全、产后臂痛、胎位不正、习惯性流产。
本方治则:养血行瘀,温寒润燥
病机:冲任不固,寒凝血瘀
病案举例:
王女,28岁,2010年2月初诊。
停经2个月,诊为早孕。5天前劳累后阴道流血不止,小腹疼痛,腰酸膝冷,口干,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滑数。23岁结婚,曾流产2次,均发于怀孕3个月内。
处方:当归10 川芎10 阿胶10 甘草10 艾叶10 干地黄10 白芍10 菟丝子15
水煎服 日一剂
服药一周后,阴道流血止,口干减轻,仍有头晕,膝冷,上方加牡蛎15 炮姜10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