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535-6691999-83903

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电话:0535-6691999-83903

工作室动态

资讯详情

邹勇临床经验举隅-肿瘤病经验

【摘要】:

(1)扶正祛邪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与防治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殷墟甲骨文就有“瘤”的记载。《素问遗篇•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外证医案》指出:“正气虚则成岩”。根据肿瘤病的发病特点,认为正气不足、脏腑气血虚弱是肿瘤病发生的内因,寒热毒湿等邪气为肿瘤病形成的外因,虚实交结,内外因共同作用引起热毒、痰凝、湿聚、气滞、血瘀从而郁结成瘤为发病之机,以扶正驱邪为主要大法。扶正以补后天脾胃中气为本,清热解毒散结为标,结合病因病机,按照天地人病时系统理论辨证论治。
(2)脾胃为本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胃为“水谷之海”。脾主运化,脾气的运化功能健全,才能将饮食水谷化生为水谷精微,濡养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使水液得以输布全身。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与脾气相互配合、纳运协调,使水谷精微得以化生,营养全身。《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云:“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胃之气为后天生养之本,中气盛则生命力旺盛,中气衰则百药难施,扶养正气以脾胃为本。临证善用《古今名医方论》香砂六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八味组成,具有益气健脾,行气化痰之功。方中人参甘微寒益气养阴,茯苓、白术味甘,既助人参补气,又能燥湿健脾,甘草味甘补中益气并调和诸药,四味共奏补气健脾之功,补后天以资先天。因“脾为生痰之源”,“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脾气健运,痰湿则无法聚结。方中陈皮、半夏味辛,可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木香味辛,行三焦之气滞;砂仁辛温,健胃宽中,消食醒脾。
(3)清热解毒散结
肿瘤病的病机除了正气不足,后天脾胃之气虚弱之外,寒、热、痰、毒、湿、瘀是肿瘤发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寒性凝滞收引,易伤阳气,寒凝则易气滞血瘀,结聚成块;火热为阳邪,燔灼向上,不仅能灼伤津液,又能炼液为痰,灼血为瘀;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都可使脏腑气机功能失调,气滞气郁血行不畅,则易瘀血内生;脾气不舒、津液不布,则水湿停滞,凝聚为痰;湿邪易阻止气机,损伤阳气,影响气机流畅,湿聚又可化生痰浊;毒邪可外感可内生,毒邪性烈,可损伤人体正气,使机体阴阳失调,从而使邪气更易入里。寒、热、痰、毒、湿、瘀互为因果、互相搏结,积聚成瘤,因此多用清热解毒散结药物。常选用金荞麦、土茯苓、半边莲、半枝莲、龙葵、天葵子、薏苡仁、山慈菇、夏枯草等清热解毒散结药物攻伐邪气。
(4)归经用药
根据药物归经的不同,分别运用于不同位置的肿瘤。如金荞麦、半枝莲、半边莲、浙贝母、薏苡仁、太子参归肺经,多用于上焦呼吸道肿瘤如肺癌、鼻咽癌等;山慈菇归肝、脾经,太子参归脾、肺经,土茯苓归肝、胃经,薏苡仁归脾、胃经,半边莲归小肠经,中焦消化道肿瘤如胃癌、肠癌、肝癌多用;土茯苓、夏枯草、蒲公英属肝、胃经,而“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因此妇科肿瘤如乳腺癌、卵巢癌多用。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等亦是正气不足、邪气入侵所致,治疗上同样在扶正的基础上,选用三到四味抗癌药,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5)参考现代药理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太子参、白术等扶正类中药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土茯苓所含落新妇苷对大鼠肝癌及转移性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山慈菇含有秋水仙碱等多种抗癌有效物质,而研究表明秋水仙碱的衍生物秋水仙酰胺,其抗癌活性更强,因此山慈菇临床广泛用于乳腺癌、宫颈癌、食道癌、肺癌、胃癌等多种癌症;夏枯草提取物有显著的抑制肿瘤的作用;蒲公英地上部分水提取物能活化巨噬细胞,有抗肿瘤作用;现代药理中金荞麦也有抗肿瘤作用。临床所用抗癌中药在现代药理研究中对肿瘤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经过配伍化裁,临床上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都取得了确切的疗效。
(6)天地人病时系统辨证
五运六气学说是《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反映了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五运六气是天地阴阳运行升降之道,是以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运行规律与风、热、火、湿、燥、寒六种不同的气令特征来说明自然气候、气象、物候与人体疾病的相关变化规律,是人体发病的诱发因素,为外因。结合病因病机、人体体质、运气因素、环境影响、饮食习惯等综合辨证,治疗恶性肿瘤。临床以实际表现为要,抓住致病肯綮。当表现五运为主要发病特点时,当选五运临证方;当表现六气为主要发病特点时,当选六气临证方。同时考虑五运及六气主客、标本中气及郁发胜复等,收效甚好。
(7)其他治疗
放疗后口燥咽干等伤阴症状:放疗属火毒、热毒范围,可灼伤津液,耗气伤阴,因此对放疗后口燥咽干的患者常加天冬、麦冬以滋阴生津;人参、太子参以益气养阴生津。
放、化疗后的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放、化疗损伤脾胃之气,使其运化功能失常,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在香砂六君子汤益气健脾的基础上,重用白寇、砂仁芳香化浊;湿浊重者酌加半夏、陈皮以燥湿化痰;气滞重者酌加木香、厚朴宽中理气;气虚重者酌加黄芪、党参、太子参补气生津;调理气机酌选苏梗、竹茹等调理脾胃气机。
化疗后脱发:化疗后脱发,精血耗伤是其本质,实应补气养血补精,酌加黑芝麻、桑葚子、何首乌、鸡血藤、当归等,补肾益精,养血乌发。
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者:其病机多为气血阴精亏虚,多用黄芪、当归、鸡血藤、桂圆肉等补血养血,临床效果堪佳。
对于放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所致肢体麻木厥冷:常用附子、桂枝、芍药等温通经脉,调和阴阳。
肿瘤侵犯神经、骨胳等引起的癌痛:常用土茯苓解毒通络,细辛、延胡索等理气止痛,效果良好。
对于癌性胸、腹水:多用泽泻,大腹皮、大剂量生白术、大黄、甘遂等内外结合,健脾利水,分消净腑。
手术及放化疗后淋巴回流不畅所致肢体肿胀:多用半边莲、龙葵、薏苡仁、土茯苓等既可清热解毒散结通络,又长于化湿利水消肿的药物。
对于癌性发热:多用黄连、黄芩、栀子、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以清三焦热邪。
(8)案例
患者徐某某,男,65岁,2017年2月21日(节气:雨水)初诊。
主诉:腹痛10月余。现病史:患者10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腹痛,来我院就诊,经CT检查,诊断为肝并直肠恶性肿瘤,经化疗效果不显,来我科就诊。现患者自觉腹胀,右侧腹部疼痛,大便失禁,排水样便,气味酸臭,伴右侧身体发麻,左侧身体及后背发木,口干,纳眠差,小便尚可,舌红苔黄,脉弦细。近10个月来体重下降10kg。
西医诊断:1.肝恶性肿瘤
 2.直肠恶性肿瘤
中医诊断:1.肝癌
2.肠癌
治则:健脾补肾,解毒祛湿
处方:木香10g          党参20g     生白术10g       茯苓10g
薏苡仁30g        太子参30g   黄连10g         厚朴10g
酸枣仁(炒)30g  赤石脂30g    补骨脂(炒)20g   肉豆蔻10g
豆蔻10g          土茯苓30g    麦冬15g        天冬10g 
山萸肉(炙)10g     浙贝母20g   金荞麦30g      半边莲30g 
枸杞10g
水煎服,日一剂,14剂。
随访3月余,随症加减用药。现患者腹痛腹胀明显减轻,身体麻木感减轻,大便稀,偶有水样便。食欲较前有明显改善,眠稍差,体重增加2kg。
    按:中医癌病多属于“积聚”“癥瘕”范畴,古籍中对“肝积”、“肥气”“鼓胀”“黄疸”等的描述,可属于现代肝癌的范畴,而对“伏梁”、“肠覃”、“肠僻”、“锁肛痔”、“脏痈痔”、“肠风”等的描述则属于现代肠癌的范畴。
     本病属于中医的“肝积” “肠积” 范畴 ,常因患者肝郁气滞,肝失疏泄,久而化热化火,火郁成毒。肝郁乘脾,运化失常,痰湿内生,湿热瘀毒形成包块于肝、肠,发为本病。患者腹痛,排水样便,气味酸臭,辩证为脾肾气虚,湿毒蕴结,舌脉均为佐证。癌病属于正虚邪实的疾病,因此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扶正祛邪、攻补兼施,辨证施治,则应在此基础上健脾补肾,解毒祛湿。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仲景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方中党参、太子参、白术扶养正气,同时白术健脾补气,顾护后天之本,山萸肉、枸杞、补骨脂补肾顾护先天之本。患者腹胀,方中木香、厚朴、豆蔻理气祛邪,行气导滞;患者大便失禁、排水样便,方中赤石脂、肉豆蔻涩肠止泻,薏苡仁、白术、茯苓利湿,土茯苓、金荞麦、半边莲、黄连清热解毒,攻伐邪气。患者眠差,酸枣仁宁心安神助睡眠;口干则用麦冬、天冬、浙贝母滋阴生津。患者身体麻木,土茯苓又可祛风利湿、通利关节。2017年为丁酉年,考虑六气发病特点,丁酉年雨水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为太阴湿土,故以茯苓甘泻脾土。方中各药顾护正气,攻补兼施,既能扶正又可祛邪,可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并有稳定瘤体的作用,同时嘱患者调控情绪,注意休息,有利于癌病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