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535-6691999-83903

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电话:0535-6691999-83903

工作室动态

资讯详情

各科典型医案-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摘要】:

2018年4月10日,节气:谷雨
曲某,女,43岁
主诉:汗出多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出现汗出多症状。患者睡眠质量一般,夜间多梦,晨起精神不振,周身乏力,日间倦怠思卧,情绪易急躁,情绪急躁时汗出尤甚,时口渴欲饮。无明显头痛、头晕,无胸闷、胸痛,稍畏寒,月经尚调。纳可,眠一般,二便尚调,体力一般,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薄白润,脉沉。
既往史:既往体健。
西医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中医诊断:虚劳
中医辩证:脾肾阳虚证
治则:温补脾肾,扶阳固表
处方:黄芪30g    党参20g    生白术10g    茯苓10g    炙甘草10g    肉桂10g
枸杞10g    山萸肉10g  浮小麦30g    牡蛎30g    仙鹤草30g    天冬10g
黄连5g
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发的内脏功能失调综合征,尤以心血管、消化及内分泌系统机能紊乱为常见表现。近年来,由于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病例增多,表现多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时,其临床表现可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代谢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患者自觉症状繁多。如出现胸闷、憋气、心慌、濒死感等心脏神经症;胃痛、胃胀、呕吐、腹泻等胃肠神经症;有的患者表现为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失眠、健忘、皮肤发麻、皮肤发痒,周身发紧僵硬不适,四肢麻木,手脚心发热,周身皮肤发热,但量体温正常,全身阵热阵汗,或全身有游走性疼痛,游走性异常感觉,女子月经不调、痛经,男子遗精、阳痿等。常伴随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变化,一般按冠心病、胃炎等器质性疾病治疗常无效。西医治疗通常给 B 族维生素、谷维素和小量安定、抗焦虑、抗抑郁类药物如舒乐安定、多虑平等,对症治疗如丹参、倍他乐克、吗丁啉等,并予心理治疗,有一定效果。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因五志过极、劳逸失度、久病体虚等原因造成机体阴阳失和、气机逆乱、脏腑失调所致,多与心、肝、脾脏腑功能有关。治宜调和
阴阳、条畅气机、恢复脏腑正常生理功能为主,同时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运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特点,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优势明显。
汗是阳气蒸化津液自腠理排出体表的代谢产物。汗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机体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阳气推动、腠理开阖、津液充盈及输布为组成。《素问﹒阴阳别论》指出“阳加之于阴谓之汗”,是说汗原属于阴液,是由阳气之宣发,而后能充身泽毛,汗是由阳作用于阴而成。《宣明五气》说:“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营卫生会》说:“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前一篇说明了汗为心之液,后一篇说血汗同源,汗是血之液,是血中之津液气化而为汗,所以才有夺其血者则无汗,夺其汗者则无血,心藏脉,主血,所以才有汗为心之液一说。汗的生成有两个途径,一是出于阳明胃腑的水谷之津,由中焦之气,蒸发于皮下腠理之间。二是出于经脉之血液,由太阳之气宣发,太阳主一身之表,从脉中出于脉外。
患者汗出多,情绪急躁时尤甚,夜间多梦,周身乏力,稍畏寒,舌体胖大,苔薄白润,脉沉,辩证为脾肾阳虚证,治宜温补脾肾,扶阳固表。方中以四君子汤为基础,补后天脾胃之阳气,党参益气健胃补脾;茯苓、白术既助党参补气,又能燥湿健脾,运化痰湿;炙甘草之甘可补气益气并调和诸药;以黄芪与党参、白术配合共同益气健脾,并益卫固表;以肉桂补元阳,温脾胃;以枸杞子滋补肝肾;以山萸肉补肝肾,涩精气,固卫敛虚汗;以浮小麦安神、益气、止汗;以牡蛎重镇安神,收敛固涩止汗;以仙鹤草补脾肾虚,敛汗。患者就诊时为戊戌年二之气,主气少阴君火,以黄连清热抑火;客气阳明燥金,以天冬滋阴润燥,益胃生津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