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535-6691999-83903

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电话:0535-6691999-83903

工作室动态

资讯详情

心血管典型医案-冠心病

【摘要】:

2018年5月1日,节气:谷雨
尤某某,男,76岁。
主诉:发作性胸闷憋气2年余。
现病史: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出现发作性胸闷憋气症状,偶心慌,活动后尤甚,遂于半年前至本院就诊,诊为冠心病并行支架术。现无明显胸闷憋气,时心慌,周身关节酸痛,时口干欲饮,纳眠可,二便调,体力尚可,近期体重平稳。舌体稍胖大,舌质淡,苔薄黄,脉弦。
既往史:既往冠心病2年余。
西医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中医诊断:胸痹病
中医辨证:气阴两虚证
治则: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处方:党参20g    麦冬10g    五味子10g    丹参30g    降香10g    葛根30g   
川芎10g    黄连10g    桂枝10g
水煎服 ,日一剂
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目前西医治疗冠心病主要有三大手段,即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和经皮介入治疗(PCI)。胸痹一词始见于《灵枢• 本脏》: “肺小则少饮,不病喘喝;  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但其病机和治疗方药没有明示,至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 证治》中首先创立胸痹的辨证论治,首次指出其病机为“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上焦阳气虚衰, 胸阳痹阻, 气机郁滞, 当急以枳实薤白桂枝汤温通胸阳, 通阳开痹, 病势较缓时用人参汤温中益气, 扶助中阳, 阳气振奋, 阴寒自散。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提出“寒气客于五脏六腑, 因虚而发, 上冲胸间, 则胸痹”。指出胸痹的病因为胸阳先自衰微, 外因寒气乘之而成。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心腹痛》认为, “寒气卒客于五脏六腑, 则发卒心痛胸痹”, 并在《备急千金要方•胸痹》中记载了治疗胸背疼痛的细辛散、蜀椒散等方, 其治法多以温通散寒为主。至宋代, 芳香温通法开始广泛应用, 宋代方书中有关芳香温通法治疗心痛的记载非常丰富, 其中《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一切气》中的苏合香丸为此类方的经典代表。明代医家进一步将温通法扩展到对“真心痛”的治疗。董宿在《奇效良方》中为治疗“真心痛”创立了术附汤, 以大辛大热之品温通经脉、回阳救逆, 张浩在《仁术便览•心脾痛》一书中也提出“真心痛, ……用温药”。清代医家亦多有对此法的发挥, 如喻昌在《医门法律•中寒门》中记载“胸痹胸痛, 然总因阳虚, 故阴得乘之”。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胸痹》中也提出, “若夫胸痹, 则但因胸中阳虚不运, 久而成痹”, 治疗上, 力主温通, 认为心脉痹阻, 非温药不能通。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出现发作性胸闷憋气症状,偶心慌,活动后尤甚,遂于半年前至本院就诊,诊为冠心病并行支架术。现无明显胸闷憋气,时心慌,周身关节酸痛,纳眠可,二便调,体力尚可,近期体重平稳。舌体稍胖大,舌质淡,苔薄黄,脉弦。四诊合参,诊为胸痹病 气阴两虚证,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方中以党参健脾益气,以麦冬滋养心阴,以五味子收敛心气,以丹参、川芎活血行气,以降香行瘀,以葛根解肌生津,以桂枝温通经脉。患者就诊时为戊戌年二之气,主气少阴君火,以黄连清热燥湿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