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535-6691999-83903

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电话:0535-6691999-83903

工作室动态

资讯详情

论开阖枢

【摘要】:

开阖枢问题,历代医家争论颇多,当代文献更有诸多理解和发挥。开阖枢的本原是什么?
一、    开阖枢之说源于内经
《素问•••阴阳离合论》曰:“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三地四塞。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岐伯曰:圣人南面而主,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阴。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纽。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阳。”
文中说得异常明白:三阴三阳有不应阴阳之处,即天气之三阴三阳,命曰阴处,阴为之主,天气是主。因四季生长收藏,失常则天地四塞。出地之三阴三阳,命曰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天气主之。
阴阳的变化,在人身上则可数之可数。人之三阴三阳行于人体经脉之中,太阳起于至阴,终于命门,阳明起于厉兑,少阳起于少阴。三经之中的太阳、阳明、少阳属于阳,不得相失。太阴起于隐白,少阴起于涌泉,厥阴起于大敦。三经中的太阴、少阴、厥阴同属于阴,不得相失。
“外者为阳,内者为阴……阴阳冲冲,积传一周,气显形表而为相成也”(《素问•••阴阳离合论》)。
外为阳,内为阴,三阴三阳之气离合运动,升降出入流通相传,完成生命活动的物质和气机运动。在三阳经中: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在三阴经中,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该文说的就是人之三阴三阳之气循行于三阴三阳经脉之中。阴阳相属,阴阳气相贯。三阴三阳气之离与合,以开阖枢的形式,产生升降出入活动,是生命活动的保证。后世医家不以经文释意,所有的理解,解释和发挥都有待商榷。
《灵枢•根结》说得更加具体:“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大…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故开折则内节渎而暴病起也…阖者则气无所止息而瘘疾起矣…枢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故骨繇者取之少阳……”
不但说明了三阴三阳气之起始,更进一步论述了其发病特点和治疗方法。治取之三阴三阳经脉。
在《内经》皮部论中,还提出了害蜚、枢搏、关枢、枢儒、害肩、关蛰的概念,论得是经脉在皮部的三阴三阳开阖枢活动。《素问•皮部论》“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生。阳明之阳,名曰害蜚,上下同法……少阳之阳,名曰枢搏,上下同法……太阳之阳,名曰关枢,上下同法,少阴之阴名曰枢儒,上下同法,心之主阴(厥阴),名曰害肩,上下同法,太阴之阴,名曰关蛰,上下同法。”说明皮部的经脉和体内经脉的三阴三阳之气的循行和产生疾病的治法都是相同的。
二、“开阖枢”与“关阖枢”
争议更多,不一一论述,只说我的看法。
开关之说源起《灵枢•根结》:“发于春夏,阴气少,阳气多……发于秋冬,阳气少,阴气多……奇邪离经,不可胜数,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阖而走,阴阳大失,不可复取。”
说的是病发奇邪,五脏六腑三阴三阳之气的关枢开阖不利,阴阳失调。“开、阖、枢”我们明白了,“关、阖、枢”是什么呢?可以这样理解:
如开门和关门。对开阖枢的概念,各种文献说的很明白,尤如门扉、门枢。即开门的活动。那么关阖枢,就是关门的活动。开门与关门是一个道理。只是方向不同而已。门的开关活动是比喻,用来说明三阴、三阳之离合出入升降活动而已。
人体三阳之气上升,则三阴之气下降,此时三阳之气的活动是开阖枢,三阴之气的活动是关阖枢;人体三阳之气下降,三阴之气上升,此时三阳之气的活动是关阖枢,三阴之气的活动则是开阖枢。
为什么写“折关败枢,开阖而走”?是古文言文写作方法而已。《内经》中没有明确交代“关、阖、枢”,全凭后世医家发挥。
“关”还有一个理解,那就是“关口”。三阴三阳气之交会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三阴三阳气机离合、交接之处,都可以为“关”,那么开阖枢之始、终之处都为“关”了。关折,可以是指这些地方的病变。
三、    有关《伤寒论》开阖枢问题
《伤寒论》通篇没有论及开阖枢,有关《伤寒论》开、阖、枢的研究纯属后世医家发挥,与仲景无关。
但是后世医家的发挥有没有道理呢?答案是肯定的。原因是仲景论述的三阴三阳是基于《内经》三阴三阳理论认识的。讲的道理也是人体三阴三阳的升降出入变化运动与受邪后产生的病脉证。仲景讲六气,只要有六气存在,就有开阖枢的运动形式,只是仲景没有明确的论述。因此,按照开阖枢理论去研究和发挥是可以产生理论依据和临床效果的,是对仲景学说的发挥。
四、“七篇大论”开阖枢问题
《内经》七篇大论没有论及开阖枢,但六气的气化活动是升降出入,人体之三阴三阳与天气相应。《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六气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也存在着气之多少、气交、升降,七篇大论无明确交代开阖枢,留待后世医家发挥。
但我们不能把天之六气三阴三阳与人之三阴三阳相混淆,这是概念上的认识误区,很多人混为一谈,是错误的。
五、顾植山教授对开阖枢的认识
三阴三阳的开、阖、枢是人体气化运动升降出入的主要依据,关系到中医基础理论的方方面面。但在近现代国学研究中,开阖枢三阴三阳几乎是个盲区〔1〕。
“三生万物”源于自然界的开阖运动。“开阖”,又称“离合”、捭阖、阖辟等。阴阳离合变化同样以天文观测为依据,《史记•历书》:“以至子日当冬至,阴阳离合之道行焉”。开阖运动可分为开、阖、枢三种状态,故“三生万物”〔2〕
六气来源于阴阳的开阖枢运动。将阴阳概括为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用阴阳来阐释事物属性及相互关系,是从哲学角度对阴阳的理解和演绎,已不是阴阳的原始概念。
自然界的阴阳气不是静态的对比,而是具有盛衰变化周期的节律运动,古人将自然界阴阳气的盛衰变化理解为一种周期性的开阖运动。是动态阴阳开、阖、枢,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人对“天地之道”—自然运动变化规律的认识总结。三阴三阳的开、阖、枢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人体阴阳之气升降出入的主要依据,关系到中医基础理论的方方面面。
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国医学中综合天文、历法、物候、气象等多学科知识,全面运用阴阳五行和开阖枢理论的最高层次的学说,也是中华文明精华的集成。
天人相应的关键是要把握天地阴阳动态节律中的盈虚损益关系,“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和“七损八益”等都是依据开阖枢理论对自然阴阳动态变化盈虚损益的描述,文中的“西北”“东南”“七”“八”等代表的都是时位。
开阖枢是人体阴阳之气升降出入的主要依据,是动态的阴阳、时态的阴阳。强调动态和时态,是中医阴阳学说的精髓,指导中医临床意义重大。“阴平阳秘”描述的是阴阳的动态,处于阳态时不要太过生发,贵在一个“秘”字;处于阴态时收降不宜太骤,贵在一个“平”字,“秘”和“平”要求的是动态的“稳”,不能倒过来讲“阳平阴秘”。
现在把“阴平阳秘”诠释为阴阳平衡,把阴阳关系局限在空间的物质的量的概念,僵化了中医的思维方式。
《伤寒论》六经欲解时,即源于开阖枢的时间定位。三阴三阳的开阖枢时间定位,可以在临床应用上得到验证〔3〕。
参考文献:
〔1〕顾植山  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9月11日第003版 第5页
〔2〕首届全国五运六气学说高级培训班讲义2014年1月哈尔滨
〔3〕第二批江苏省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第二期培训班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