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535-6691999-83903

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电话:0535-6691999-83903

工作室动态

资讯详情

五运六气临床思辨

【摘要】:

  五运六气理论体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学术思想,以天地人之气相感,探讨天地人之变与化,不正常的交感变化使人产生疾病,反映于人的脏腑经络、三阴三阳、气血阴阳变化,表现寒热虚实等系列病理反应,归之于病脉证象并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以病脉证,从天、地、时、人、邪五个方面探讨五运六气临床思辨。
  一、    辨邪
  五运六气之中的邪为六气之异常变化,乃风寒暑湿燥火者也。如《素问•六徵旨大论》所云:“亢则害”。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先立其年以明其气……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又曰:“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盛则濡泻”。《素问•五运行大论》曰:“风伤肝……热伤气……湿伤内……热伤皮毛……寒伤血”。
  二、    辨天
  《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热燥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素问•气交变大论》“善言天者,必应与人。”
  1.辨岁运
  《素问•天元纪大论》:“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年,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年,火运统之。……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其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
  辨太过
  《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
  辨不及
  《素问•气交变大论》“岁木不及,燥乃大行,胠胁痈,少腹痛,肠鸣溏泄。……害雨害物……脾土受邪。……心气晚治,上胜肺金。……岁火不及,寒乃大行…… 岁土不及,风乃大行…… 岁金不及,炎火乃行……岁水不及,湿乃大行”。
  2.辨五运三纪
  五运三纪是指岁运之中按木、火、土、金、水归纳一年五时之主运、客运的正常与异常变化,分太过、不及、平气。
  太过有五:“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 (《素问•五常政大论》)
  不及有五: “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素问•五常政大论》)
  平气
  平气有五:“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素问•五常政大论》)
  平气是表现出平和的气候变化,民不病。太过、不及会引发人体疾病。通过辨每年之岁运,以辨其太过,不及之变,则病症可见。
以“发生”之纪说明五运太过的辨证。
  《素问•五常政大论》“发生之纪……阳和布北,阳气乃随,其色青黄白,其味酸甘辛,其象春,其经是厥阴少阳,其藏肝脾……其病怒,太角与上商同,上徵则气逆,其病吐利,……秋气劲切,甚则肃杀,清气大至…… 邪乃伤肝”。
  说明了发生之纪,主运与客运的不正常变化,与人之五色、五味、脏腑、经络相应,得出正确的病症。
  三、    辨六气
  六气是天气,为风寒暑湿燥火,为天之本。三阴三阳上奉于天为气之标,与本气相关或相反的气为中气,亦为标。
  六气中司天之气为天气,分左右二间气,在泉之气为地气,分左右二间气。辨天之六气即辨司天之气和其左右二间气,以司天之气为主。以太阳司天之政为例。
  《素问•天元正纪大论》“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于天,天气肃,地气静,寒临太虚,阳气不令,水土合德。……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瘘不收,濡泄血溢。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二之气……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三之气……民病寒……故岁宜苦燥之温之,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抑其运气,扶其不胜……用寒运寒,用凉运凉,用温运温,用热运热,食宜同法”。
  病、证(症)俱辨,治则治法明,药食同法。六气主客胜复之辨、标本中气等辨病证方法与此相同。间气的辨法亦与此同,只不过司天纪岁,间气纪步而已。
  至于天之六气于人之脉象,不以数推以象谓之。如《五运行大论》曰:“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行于诊也。《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诊。”因此,我们在辨天、地之气时,不以脉辨。但仍要知天之五运六气之脉象特征。《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太阴在泉,则左不应。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太阴司天,则左不应。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三阴在泉,则尺不应。左右同。”所以,在五运六气辨证时,应明脉之应与不应,以助病证之辨。
  三、辨地气
  1、辨在泉
  《素问•天元正纪大论》曰:“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上下交应,气交主之,岁纪毕矣”。
  《素问•天元正纪大论》云:“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
  《素问•五运行大论》“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阴右阳明;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左少阴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阴右厥阴;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左少阳右少阴”。
  以太阳在泉为例说明辨病证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岁太阳在泉,寒淫所胜,……民病少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痛,血见,嗌痛颌肿。……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病证治显也,余类推。
  2.辨地气
  《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阴阳之气,高下之理,太少之异也……是以地有离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故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疱……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
  3.辨五方
  《素问•五运行大论》曰:“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其变炎烁,其眚燔爇…热伤气,寒胜热。”
  说明了东南中西北五方气的变化与病证之辨。
  4.辨九州
  《素问•五常政大论》“委和之纪……其病摇动注恐。……上宫与正宫同……眚于三……伏明之纪……其发病,其藏心……眚于九……”。三、九等之数为九宫之数,与应于九州,其辨病证可参。
  四、    辨四时病脉证
  《素问•天元正纪大论》曰:“气用有多少,化治有盛衰,衰盛多少,同其化也。……风湿春化同,热曛昏火夏化同,胜与复同,燥清烟露秋化同,云雨昏暝长夏化同,寒气霜重冰冬化同”。
  《素问•气交变大论》云:“火不及,夏有炳明光显之化,则冬有严肃霜寒之政,夏有惨凄凝冽之胜,则不时有埃昏大雨之复,其眚南,其脏心,其病内舍膺胁,外在经络。…金不及,夏有光显郁蒸之令…其藏肺,其病内舍膺胁肩背,外在皮毛”。
  说明了四时之变与病证之辨。
  《素问•至真要大论》:“寒暑温凉盛衰之用,其在四维,故阳之动,始于温,盛于暑;阴之动,盛于寒。春夏秋冬,各差其分。……其脉应皆何如?……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涩,秋不数,是谓四塞。沉甚曰病,弦甚曰病,涩甚曰病,数甚曰病。”四时之变显于脉,应该病脉证并辨。
  五、    辨人
  《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天地之阴阳,五运六气的异常变化可致人生病,人感受天之邪气,应于三阴三阳,阴阳气血,脏腑经络,正邪交争,反应出寒热虚实的病理变化,应于天地,变见于人,脉之可见。在人则辨病脉证。
  人的生理主要在于气的升降出入,故《素问•六徵旨大论》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人之辨病脉证原则,要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人之辨病脉证方法与《素问》、《灵枢》、《伤寒论》同法。